“游心骋怀,思接千载”

香港佳士得2012年中国书画春拍精品纷呈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尉露)香港—香港佳士得将于2012年5月28至29日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中国古代书画】及【中国近现代画】春季拍卖,呈献600多幅精品,总估价超过4亿港元(5,300万美元)。【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拍品包括明清书法家和画家如董其昌、八大山人、王铎、祝允明、陈洪绶、吴历、邵弥、张瑞图等名家的精彩作品;【中国近现代画】专场将以清末及民国以后活跃在画坛的艺术家作品为主,如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赵少昂、傅抱石等大师的杰作;诸多初进拍场的珍罕精品,无疑将令新老客户满载而归。

香港佳士得中国书画部国际总监江炳强表示:“尽管全球经济低迷,我们承接2011年秋季的拍卖佳绩,成功为2012年春季拍卖征集珍罕佳作。此季春拍中,中国古代书画以及中国近现代画两个类别均将呈献诸多大师杰作及首次露面的佳品,其中有许多画作来自亚洲、欧洲及美洲的私人珍藏,包括董其昌、八大山人、齐白石和张大千等杰作。我们很自豪为收藏家们献上中国文化和传统孕育出来的超卓艺术品。”

中国古代书画

2012年5月28日(星期一)

下午2时30分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会议厅,詹姆士拍卖厅

中国近现代画

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

上午10时、下午2时30分、下午3时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会议厅,詹姆士拍卖厅

重点拍品推介

【中国古代书画】:董其昌(1555-1636)《行书李白诗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董其昌的书法成就很高,其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董其昌书法集古人之大成,行书始学二王,再转米芾,后力陈学书所得,矫正前人「守法不变」、「病在无势」、「因熟而得俗态」的陋习,发展出独有的淡秀风貌,从而开宗立派,影响甚深,后世称「董派」。

今季拍场将呈献董其昌的水墨纸本手卷《行书李白诗篇》(上图,估价:港元5,000,000–7,000,000/美元650,000–904,000),此卷为清宫旧藏,曾着录于《秘殿珠林石渠宝笈合编》第一卷,第539页,后归入美国一华人藏家之重要书画收藏。

此手卷笔画园劲秀逸,平淡古朴。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布局疏朗匀称。其用墨也非常讲究,枯湿浓淡,尽得其妙。整幅作品用笔精到,风华自足。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倍加推崇与效法,使清初习董书风气盛行。本季春拍中的此幅董其昌书法佳构相信定将吸引藏家们的热切追捧。

【中国近现代画】:张大千(1899-1983)《松峰晓霭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为名噪中外的一代绘画大师,张大千的艺术功力之深实为罕见。

其设色纸本《松峰晓霭图》(左图,估价:港元12,000,000-15,000,000/美元1,543,000-1,930,000)以得心应手的泼墨技巧,呈现出令人炫目的水墨和色彩,泼彩石青、石绿与水墨交融,令境界格外清新瑰丽。此画作乃大千先生于己酉(1969年)八月所作,正值其泼彩巅峰期。彩墨流动,磅礴大气,松峰朦胧兀立于晓雾中,尤为奇绝。山谷幽深处,复添蟠松,更增笔善之美,乃大千先生得心应手之作。

关于佳士得:

佳士得是世界艺术市场的顶尖拍卖行,2011 年佳士得全球拍卖及私人洽购的成交总额达36 亿英镑/57亿美元。佳士得拍卖行的名字代表了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无可比拟的服务和专业知识,以及蜚声国际的显赫名声。佳士得于1766 年由詹姆士&S231;佳士得(James Christie)所创立,在过去几个世纪先后举办多场举足轻重的拍卖会,是珍罕独特艺术品的汇集之地。佳士得每年举行450多场拍卖,涵盖超过80个拍卖类别,包括装饰艺术品、珠宝、摄影作品、收藏精品、名酒等等,价格从 200 美元至超过1 亿美元不等。佳士得于私人洽购方面亦发展悠久,并拥有丰富及成功的经验,主要集中在战后及当代艺术、印象派及现代艺术、古典大师及珠宝类别。2011年佳士得全球私人洽购成交总额达5.02亿英镑/8.086亿美元,以英镑计算较2010年增长44% 。

佳士得在全球32个国家设有53个办事处及10个拍卖中心,包括伦敦、纽约、巴黎、日内瓦、米兰、阿姆斯特丹、迪拜、苏黎世及香港。佳士得近来亦积极拓展业务至成长性市场如俄罗斯、中国、印度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在北京、孟买和迪拜也成功举办展览及拍卖会。 

©CHRISTIE´S IMAGES LTD. 2012 / ©2012圖片由佳士得提供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