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市场井喷 专家:超千万拍品与艺术无关

10月31日,香港佳士德举行“亚洲当代艺术”及“中国二十世纪艺术”拍卖预展。该拍卖会将于11月25日举行,推出逾450件作品,总成交额预料将超过4亿港元,为亚洲历来最大型的亚洲当代艺术拍卖。图为曾梵志的群体肖像画《面具-五张脸》,估价500万港元,画家以独特的手法创造出角色及整体的舞台效果。中新社/蔡蔓莉/摄
在今年当代艺术市场中,千万元级的作品层出不穷。刚结束的香港苏富比当代艺术拍卖,几乎掀起一场抢购风暴,徐冰、王广义等人的作品纷纷创出历史新高,总成交额更是达到3.37亿港元。
而在今年秋拍当代艺术专场中,香港佳士得又推出多件重量级作品,其中包括估价2800万至3600万港元的蔡国强《十四幅为APEC作的计划草图》。
现象一:估值泡沫笼罩市场
专家观点:未来五年,90%作品会跌价
这场自2005年开始的当代艺术井喷行情,发生并非偶然。10年前,中国当代艺术刚刚步入艺术品市场,面对挑剔、不解甚至不屑的目光,当时鲜有国内经营者看好中国当代艺术品。与此同时,很多经历过西方当代艺术快速成长期的海外收藏机构则择优大量买进。当国内收藏界刚刚醒悟过来的时候,前几年没有买进当代艺术而踏空的收藏机构只有望画兴叹。
但是,对于当代艺术井喷,墙美术馆负责人王泊乔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在美术史上最终会占何种位置,还需要时间的洗涤和检验,“在这种情况下,价钱超过1000万元的当代艺术品就与艺术无关。如同当前股市中疯狂炒作的认沽权证一样,它只是变成了一场资本游戏,这种在短期内追逐超高利润的疯狂投资,对于中国当代艺术未来发展危害巨大。”
对于未来5年的市场情况,当代艺术投资顾问伍劲语出惊人:“我认为90%的作品是会跌价的,只有10%依然会涨价,原因是目前的艺术市场出现了泡沫。未来5年,我们可能会看到令人费解的状况———有些作品可以卖出一个亿,而有些作品不如今天的价格。艺术作品只有两种:要么是‘潜力股’,要么是‘蓝筹股’。”对于目前当代艺术市场的火爆,伍劲表示:“其实我们看100件当代艺术作品,最后下订单买的可能最多只有5件。当代艺术作为时尚消费品,它的淘汰率非常高,可能就是95%。”
现象二:当代艺术存在洼地
专家观点:上海艺术家目前被低估
目前,张晓刚、岳敏君、曾梵志等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已经被推到一个高位,成为国际游资的炒作工具。但是,仍有一大批当代艺术大腕的作品价值被低估,还有待挖掘。
罗列当下处在天价上的当代艺术家,心细的人会发现其中几乎没有一个上海当代艺术家。而从上海走向海外的艺术家如陈逸飞、严培明等却是在国际市场上深受认可。蔡国强,这个从上戏走出去的艺术家,如今已名声显赫。对于上海这块当代艺术的市场洼地,香港佳士得当代艺术部负责人表示:“其实,一直有上海艺术家的作品,之所以大家关注度较小,是因为上海艺术家的重要作品还未出现在市场上。”
但是,上海收藏家尔东强却表示,上海当代艺术家的作品一直处于千万元以下,完全是市场整体低估了他们的经验和价值。“上海当代艺术市场没有起来,是因为上海具有比较强的地方色彩,而北京被认为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所以那里的画家名气大,价格也高。”他指出:“上海艺术家一来不会抱团,更不会像北京那样出现一种绘画,就会有从几万到几千万的作品一连串地冒出来的现象。上海洼地现象的出现,是对上海文化整体性地低估。海派文化起源就在上海,但是现在的上海被边缘化了。”
因此,尔东强认为:“上海当代艺术家具有独立精神和价值判断,进行自己的探索。如果要说直接损失,那也只是暂时的经济损失而已。”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