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染画作《韶山》将亮相嘉德春拍

记者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获悉,李可染革命圣地山水巨制——《韶山》将亮相今年的嘉德春拍。该作品曾是1996年秋季中国嘉德《新中国美术作品》专场的封面作品,16年后再次现身嘉德。

此幅《韶山》创作于1974年,尺幅巨大(141.5 243.1厘米),构图完整,经过多次加工,是李可染同类题材作品中尺幅最大的,也是李可染的经典构图和革命圣地山水创作的集大成之作。目前此幅作品估价待询。

上世纪五十年代,李可染决心从画室走向自然,远游写生,至六十年代,李可染“采一炼十”,构图日臻成熟。“文革”期间李可染遭遇动乱冲击,画画一度中断。1969年,李可染离开牛棚,被召至北京饭店作布置画,即有一稿未及署名的《韶山》(109.8 166.2厘米);1971年李可染下放丹江,又画有一稿《韶山》(71 107厘米);1974年,李可染在前两稿的基础上,斟酌构图,细心经营,创作出这件巨幅《韶山》(141.5 243.1厘米)。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中国政治、社会各方面涌现出一种对革命圣地的崇拜热情,与革命历史相关的韶山、井冈山、延安等地,地位不断提升。1960年傅抱石的《毛泽东同志故居》《韶山八景》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美术展,最早将对革命圣地的描绘脱离写生层面,进入主题性创作,“革命圣地山水题材”就此开始形成,这种新的山水画类型在上个世纪60年代中期得到空前发展,成为与“毛泽东诗意山水”并行的两大国画题材。在此类型作品中,“韶山”是画家描绘最多的,几乎当时所有山水画家都曾涉足。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