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强:艺术品拍卖诚信为本专业至上

有人说,在竞争激烈、优胜劣汰的拍卖市场中,一家拍卖公司如果仅仅怀着一腔热情走不了太远。还有人说,拍卖公司想要安身立命,除了广泛的“人脉”,还必备商人的思维方式。但在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国强(微博)看来,任何一件现代人得以一见的艺术品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气质与标签,因此做拍卖需要对艺术品本身和这个市场怀着敬畏之心,唯有如此,公司才会不负客户的信赖,更能维护整个行业的尊严。现在看来,他说到了,更做到了。
今年,是匡时开展拍卖活动的第6年,6年来公司单场拍卖成交额已经从2006年春拍时的2亿多元增长至20多亿元,2011年全年成交额更是超40亿元。这种惊人的业绩增长是在成立拍卖公司之初所未料及到的,更是董国强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以书法家身份进入艺术品经营行业时所无法想象的。而这些成绩,与他本人和他的团队6年来不停奔波、诚信经营、专业至上的辛苦付出,几乎可以画上等号。
匡时六年 稳居拍卖行第一梯队
笔者:自2005年成立,2006年首拍至今,匡时拍卖已经跟随中国拍卖市场的快速成长走过了6年时光。您作为匡时的创始人和当家人,在这6年里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董国强:我最大的感受是拍卖越做越难。一方面,竞争越来越激烈,另外一方面是自己给自己定的标准越来越高。人都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才能进步,包括一个企业也是这样。我觉得从匡时成立到今天6年的时间,我们应该算是这个行业里进步最快的企业之一。年轻的匡时在很多项目上居行业领先,比如古代书画和近代书画上,匡时的成交价格被看做是市场的风向标。另外,我觉得我们很幸运,赶上了中国艺术品市场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也是匡时能够迅速成长的一个重要前提。如果市场停在低迷的2005年,我相信匡时是没有今天这样的成绩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天时了。至于市场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我觉得竞争越是激烈,就越有利于一个企业的进步,就越有挑战性,我喜欢这种挑战。
笔者:这六年的发展时间里,您和您的企业有没有遇到过难忘的困难?
董国强:任何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作为一个企业更不例外。匡时成立之初,我就很了解我们的劣势。我们的竞争对手都很强大,有的是成立十几年,有的是知名国企为后台,有的是百年老店、金字招牌为依托。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是我们始终都在考虑和摸索的问题。我们的团队是由一群热爱文化、热爱艺术的年轻人组成,这是我们的优势之一。我们因为热爱,可以不畏辛劳,可以全身心投入,这是打造一个品牌的先决条件。我很欣慰,通过6年多时间的努力,我们的付出得到了行业内和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匡时已经成为艺术品市场的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而且,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跟上了市场发展、行业发展的步伐。
最近3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火爆,行业竞争越发激烈。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由于拍品资源的限制,拍卖行业面临僧多粥少的局面。在这个时候,公司的专业和诚信固然重要,但是行业的人脉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收藏家和行业内的专家们都给予了我们巨大的支持,这也是我们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最重要原因。我敢这么说,行业中无论藏家还是行家们,希望匡时向上的愿望是比较强烈的,在“人和”方面我认为匡时在行业里是数一数二的。我想,这不仅仅是我在这个行业中十几年积累的人脉起作用,也源于大家对你的认可程度。大家认可匡时这种做事的态度。如果你是个唯利是图的人,我想不会有这么多人支持你的,作为一个交易平台,别人可能会利用你,但是不会发自内心的支持你。在这种支持下,匡时得以在6年的成长过程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另外还有一点,收款难也是拍卖行面临一大难题,这也让拍卖行沦落为求买、求卖、求付款的“三求”公司。买家拍卖后不按照规定时间付款,是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些人买了作品以后赖账。有时候拍卖公司为了维护和卖家的关系,不得不垫付这类款项。我多次呼吁全行业团结起来,运用法律武器和这种不良行为做斗争。
再有一点,社会上很多人并不了解艺术品拍卖的特殊性,对这个行业的误解很多。而这个行业中时常曝出的一些负面消息,有些是事实存在,有些是道听途说,在某种程度上影响这个行业在社会上的形象。
笔者:从目前的市场拍品来源看,海外征集占据相当大的份额。这部分也是各大拍卖公司竞相追逐的一个筹码,匡时目前的海外业务范围都有哪些?又是如何在海外征集的竞争中取胜?
董国强:与国内其他公司相比,匡时在海外的拓展是做得比较早的,也是对海外市场重视程度较高的公司。至今,我们已经成立了香港代表处、台北代表处、北美代表处,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各地的客户,同时拓展业务范围。目前匡时征集范围遍及北美的纽约、芝加哥、旧金山,欧洲的伦敦、巴黎等艺术中心,还包括日本以及华人收藏家较为集中的港台和东南亚地区。匡时在2009年与日本最大的拍卖公司亲和株式会社签订合作协议,由亲和在日本代匡时征集中国艺术品,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模式。这种双赢的合作模式在加强拍品竞争力的同时也对匡时的拍卖业绩起到积极推动效果。
由于很多海外委托人对中国的拍卖企业心存疑虑,一些拍卖行业的负面报道也会通过网络和其他途径传到海外。加上苏富比和佳士得300年来在欧美所做的品牌推广,我们在拓展欧美市场这方面可谓困难重重。尽管和海外公司相比我们在专业上具有优势,但是让他们充分信任我们需要一个过程。我想,通过几年的努力,匡时在海外的号召力在不断提高,很多海外征集的作品在这几年匡时春秋两季拍卖中创出了优异成绩。
拍卖公司贵在有“文化理想”
笔者:一般来说,我们总是从成交额、单件拍品的价格来衡量一个拍卖行的实力,您觉得评价一个拍卖行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董国强:标准当然是多样化的,我觉得一个拍卖公司最重要的是态度。我们知道,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尽管这些年飞速发展,但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同时,由于历代的作伪和今天很多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使得赝品横行。这就要求我们从业人员必须端正态度,在利益和原则之间必须要选择后者。
由于从小所受的教育,我个人是一个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我也要求我的团队中的每一个人也具备这样的情怀。毕竟我们所从事的是与文化有关的工作,我们要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才能做好这个工作。拍卖的原则是公平公正,在一个社会诚信机制相对缺乏的状况下,在一个社会上备有争议的行业里,诚实信用的准则对一个企业的生命至关重要。而敬畏之心恰恰可以让我们坚守诚信,这关系到一个公司的口碑,口碑决定了它的市场号召力。
艺术品市场由于它的复杂性,光有正确的态度肯定是不够的,专业是一个公司能够赢得市场信赖的基础,按我们的行话说就是眼力。我们业内人常说,看一个拍卖公司是不是专业,只要打开他们公司的拍卖图录就可以看出来,作品的质量反映了这个公司业务人员的眼光。我们发现几家2005年后成立的公司超过一些有着十几年历史的老牌公司,专业在其中起到了比较大的作用。专业不仅仅体现在眼力上,也体现在对拍品的深度挖掘、认真解析的工作上,在这方面,匡时有口皆碑。我们每一次拍卖都会有认真策划的选题或精心打造的专场,而且每每获得成功。拍卖的成功最直接反映了行业对你专业的认可。比如匡时这些年陆续推出的“扬州画派”、“四王吴恽”、“晚明五大书家”、“吴门画派”等专场等都是比较成功的案例。而从2006年一直坚持到今天的书法专场,则成了匡时的标志。这与我个人对书法的热爱也是有关系的。
另外,当前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资本在其中也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被称为“资本大鳄”的刘益谦是艺术品市场最有影响力的收藏家,也是我将近20年的好朋友。由于他的参与,匡时具有了更强的竞争力。另外在行业里有很多大的买家,他们和我都是多年的朋友,很多还是在我的影响下进入这个行业,长期的交往和了解让他们对我有比较多的信任,我们的关系不仅仅局限于商业交往,也有很多感情的成分在起作用。比如我们5周年秋拍就推出过一个王世襄藏铜炉专场,成交异常火爆。有人说这个专场“胜在策划”,我认为只要是“王世襄”三个字,谁来做这场拍卖都会成功,但关键在于藏家愿不愿意把藏品委托你来拍卖。这就取决于你是否能有足够专业、是否对行业有执着的信念去赢得藏家的信任。
业内的人普遍有这样的评价:一件好的作品交给匡时拍卖,可以得到应有的重视,匡时对拍品资料的整理,对作品背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深度挖掘上会下很大的功夫。我觉得拍卖公司尽管是个商业平台,但是通过工作可以让人感受到我们是具有文化理想的企业,这一点非常重要,它体现的是一个企业的价值,也是被行业和客户尊敬的理由。
笔者:据我们了解,去年秋季艺术品拍卖,匡时有一件神秘拍品在业界引起广泛关注。这幅长达8米,由6位元初文人、学者书写而成的《崇真万寿宫瑞鹤诗唱和卷》,来自美国一个普通的华裔人家。征集时,藏家底价仅为60万元人民币,而成交价却达到了8800万元,含佣金共计1.01亿元。一件拍品估价与成交价相差160多倍的结果令市场始料未及。天价是如何产生的?背后又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
董国强:去年春拍后,匡时美国代表处在一位朋友的介绍下从一位旧金山老华侨家中征集到一件作品。作品的拥有者是清末上海道台蔡乃煌的后人。由于他们并不了解作品的价值,以10万美金的底价与我们公司签订了委托拍卖合同。当美国代表处的人将拍品带回北京后,我亲眼见到此物,不禁激动万分,因为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元代书法手卷。我们今天能看到的元人书法作品,哪怕是小小一通书札,都是国家一级文物,而这件八米长卷,由六位元代文人共同撰写,以诗歌的形式描述了元初道教仪式的壮观场面,这其中四人的作品都是存世孤品,其史料价值、文化价值、文学价值、文物价值都无法估量。我知道这件作品应该会拍出很高的价格。当即决定亲自飞赴旧金山与委托人重新签订合同。我记得我当时和委托人讲:旧金山金门大桥海边的别墅一套卖100多万美元,你有五个孩子,这件东西的价值应该能给您的孩子每人买一套。回国后,我们就积极组织专家研讨、考证,并且为这件作品出版专辑,最终拍出了一亿元的价格。我觉得我们没有辜负委托人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也用我们的诚实的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海外藏家对匡时,对中国拍卖企业刮目相看。美国各大中文报纸、电视台也对这件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我想,这对于中国拍卖行业在海外的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精挑细选 匡时春拍亮点纷呈
笔者:我们知道,去年秋拍刚一结束,匡时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新一轮拍品征集,为今年春季拍卖会做准备。您能否透露一下,截至目前,匡时通过海外征集战果如何?征集到的最珍贵拍品是什么?
董国强:春拍的征集也是刚刚开始,很多作品特别是重要作品往往需要多轮谈判才可以拿到,尤其是去年秋拍艺术品市场出现调整的迹象,很多藏家有“惜售”的想法。我们的业务团队从春节后就奔波于世界各地,马不停蹄。目前征集的作品中,美国藏家提供的华新罗《好鸟栖高枝》为吴湖帆收藏,吴湖帆是20世纪中国画坛一位重要的画家,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其实已远超出他作为一名山水画家的意义。对于《好鸟栖高枝》,他更是在题跋中提到这件作品是其祖父吴大澄的心爱之物,多次临摹。日本藏家提供的王铎《临徐峤之草书》被收录在各类书法集中。每一个研究书法的人对这件作品都不会陌生,可以说是王铎存世作品中比较著名的一件。
笔者:匡时2012年春拍重要的专场有哪些?您最看重的版块和专场各是什么?
董国强:去年秋拍,我们古代书画的总成交额排名全行业第一。今年春拍,我们的重点仍然是古代书画,而“明遗民书画作品专场”将是重中之重。这个专场目前征集活动正进展顺利,除了已经被众多媒体关注的清初文坛翘楚黄宗羲、吕留良、吴之振等人创作的《种菜诗唱和册》外,石涛、八大、龚贤、査士标等一批明代遗民书画家的精品将呈现在这个专场中。另外,我们还将继续推出明清书法专场。书法本身就是匡时的优势项目,从2006年一直坚持举办,每一次都取得良好的成绩。所以在书法类的拍品征集上,匡时也具备较强的号召力。
笔者:除“明遗民书画作品专场”外,还有那些亮点值得推荐?
董国强:匡时在早期老油画板块推出了方君璧最具影响力作品《吹笛女》,《吹笛女》是至今中国市场中出现的方君璧最早、最重要的一幅画,《巴黎美术杂志》在1924年将它选为封面;瓷器杂项推出了一个高端的茶道具专场,以著名斧师纯手工所造金银壶领衔,其中囊括有藏六、中川净益、石黑光南、真锅静良、龟文堂、金寿堂等众多名家精品;当代工艺品部今年首次推出了一个当代玉雕大师艺术品专场,涵盖了国内吴德升(微博)、崔磊、吴发、苏然等一批一线玉雕大师的精品佳作。
笔者:对即将到来的春拍,您预计哪个板块会有所突破?
董国强:我想春拍中表现最好的应该还是古代书画。去年秋拍中,古代书画在市场调整时所表现出来的强劲的上升势头有目共睹,原因是参与古代书画收藏的人从心理素质上来说是艺术品市场中的最佳客户,他们大多经历了从买现代作品、近代作品再到古代作品这样一个持续关注的过程,所以对艺术品市场的冷热、价格的涨跌能够保持一个相对平和的心态。与此同时,他们知道古代书画和其他门类相比资源最为稀缺,而由于门槛相对较高,新进买家参与较少,所以其泡沫也是比较少的,投资的安全性较高。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