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拍卖稳中起步 向一流公司看齐
经过重新整合打造之后,浙商拍卖2006夏季艺术品拍卖会8月19日在杭州开槌,作为首次拍卖,浙商拍卖确定了“重历史”、“重学术”的征集路线,推出了238件西画雕塑和327件中国书画作品,既注意到艺术家的艺术地位又兼顾到作品的重要性,同时还考虑到艺术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因此首场拍卖的成绩备受业内关注。
从拍卖结果来看,浙商首次拍卖取得了“开门红”,共计推出了5个专场,总成交额7120.5万元。中国书画和西画雕塑都分成了上下两部分,此外还有“当代艺术-卓克收藏专场”。
在中国书画部分,不少藏家拿出多年精心收藏的作品参拍,成为此场拍卖会的一大亮点。中国书画两个专场成交额2255万元,中国书画(上)专场成交率达到了95%。黄宾虹的《山水》(立轴)以159.5万元成交。刘海粟的《鹰》以52.8万元成交。齐白石的《花卉草虫》,是齐老九十二岁高龄为原广东省副省长魏今非同志所画,画面上小虫神态逼真,笔墨酣畅,最终以50.6万元落槌。由一藏家提供的谢稚柳的一件《凌波连月》,是谢老85岁的精彩力作,画面用重彩,把荷叶渲染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以44万元成交。
浙江当代书画家的作品也是浙江藏家追逐的热点,如吴山明、童中焘、何水法、曾宓、刘国辉、王伯敏、陈向迅等人的作品,如在中国书画(下)专场,吴山明的《人物》(册页)以11万元成交。中国书画(下)专长的成交头名被黄胄的《墨驴图》以41.8万元夺得。林风眠《春趣》以40.7万元成交。
浙商首拍的“中国书画”专场中多数拍品都是以接近最高估价或是在估价之内的价格成交,显示了对目前市场行情清醒的判断,没有盲目的制造成交纪录。一般新成立的拍卖公司都会诞生一些成交纪录,目的是打响自己的“品牌”,达到吸引眼球的效果。而以浙商的实力,相信如果制造成交纪录的话应该是容易的。浙商首拍更大意义在于浙商们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是重要的力量,很多人开始对艺术品产生兴趣,但是其本地一直缺少相应收藏投资的平台。浙商拍卖正带着新的市场观念,运用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努力去打造艺术品市场的艳阳天。这个事看来他们作对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