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画作《蛙声一片》拍出420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齐白石《蛙声一片》拍出420万

本报讯(记者 张磊)齐白石寥寥数笔的一幅《蛙声一片》,从162万到420万,只用不到1分钟时间。昨日,212件艺术品在汉由湖北德润古今拍卖公司“坐庄”主拍。

记者发现,随着艺术品渐入佳境,武汉艺术品拍卖正上演“不差钱”的好戏。

炒家、行家、藏家齐聚

“好多艺术品的拍价都超出想象,溢价100%以上算低的。”湖北德润古今拍卖公司董事长李洪武直言,一幅10万的作品基本都翻了两三倍,“我都有点被吓住了。”

事实上,今年整个艺术品市场都呈现水涨船高之势。

以齐白石的《蛙声一片》为例,7年前,该作品被一位浙江收藏家朱先生以40万元竞得。如今拍价涨至420万的《蛙声一片》,被来自广州的买家竞得。

另外,昨日拍出的李可染、傅抱石的上百万的书画,也都有较大程度溢价。据统计,昨日的拍品成交率达到78.77%,成交总金额为2539万。

“股票市场飘忽不定、楼市的政策压力,使大量资金涌进艺术品市场。”李洪武指出,大批私人民间博物馆、高端艺术俱乐部的开设让艺术品需求量陡然增加;另外,越来越多的银行也把目光渐渐投向艺术品市场。

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的确是有一部分热钱涌入到了艺术品投资市场,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今年拍卖市场的泡沫是存在的。

外地人的“主场”

近乎疯狂的行情依然在武汉蔓延。即便如此,相比外地买家,武汉本地买家显然“太小气”。

“山西的煤老板、江浙一带的民营企业家、河南、广东等地的老板才是主力。”对于那些“不差钱”的主,李洪武总结,“他们口袋里钱只是数字,但苦于缺少投资渠道,无论是书画还是玉器,只要有增值空间,他们就愿意出手。”

昨日,一位来自广东的买家出手迅速,直接喊价,《蛙声一片》正是被他纳入囊中。

艺术品带火了拍卖市场,更带火了那些主办拍卖的主。

“拍卖公司的主营收入是佣金,它一般会向买卖双方(买受人和委托人)分别收取落槌价10%左右的佣金,其实际盈利额完全取决于成交额的多寡。”李洪武介绍,有的还有一些路费、保管费的收取。

一名收藏行家表示,比如市场价1万元的书画,买家到手价就是1.1万元了。

事实上,成交额不仅是提取佣金的基数,还会作为企业实力的标志,被客户看重。成交额越大,说明企业的实力越强、拍卖成功可能性越大,越能吸引委托人和买家进场,越能提高其收益。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