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正式开幕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开幕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主持人介绍相关出席开幕式的领导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致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亲属代表王式廓的女儿王延荻女士致辞

经历了近4年改扩建工程之后的国家博物馆,以近20万平米的建筑面积,跃升为世界第一大馆,在以“历史与艺术并重”的新定位下以全新的面貌来展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明和现代艺术成就。

《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自2011年3月25日在3400平米的中央大厅预展以来,得到了美术界专家的普遍赞誉,尤其是当年参与创作的作者更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国家博物馆决定自2011年6月28日起《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正式对公众免费开放。展览展出了馆藏中的49幅油画,10幅国画,1幅素描,14件雕塑,可谓琳琅满目,异彩纷呈,既具有历史的深厚,又具有学术的精深。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1年6月28日起《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正式对公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开幕式后相关领导参观展览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一如既往地注重美术作品在展览陈列中的重要作用,注重艺术形式在展览陈列中的特殊意义,因此,即使是以历史定位办馆的过去,也在20世纪中期以来的中国美术创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王式廓的《血衣》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八女投江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50年1月,各项工作百废待兴,旧文艺急需改造,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先生就在上海召开美术工作者座谈会,商讨未来的革命博物馆美术作品的创作事宜。同年3月,“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成立后不久,即邀请了在京的部分美术工作者座谈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问题。为了配合展览陈列, 1951年、1959年和1961年,我馆先后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创作,产生了罗工柳的《地道战》、胡一川的《开镣》、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王式廓的《血衣》、石鲁的《转战陕北》、艾中信的《东渡黄河》、叶浅予的《北平解放》、侯一民的《刘少奇和安源矿工》、全山石的《英勇不屈》、靳尚谊的《毛泽东在十二月会议上》、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林岗的《井冈山会师》等重要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新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为公众所熟知,是人们心目中的时代经典。另一方面,本馆也通过展览不断收藏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如在1977年为纪念周恩来逝世一周年举办的“周恩来同志纪念展览”中,收藏了黄胄专门为此展创作的《周总理指挥我们唱》、吴冠中的《重比泰山》等。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因为有了这一持之以恒的收藏制度,才有了今天的国家艺术财富的丰厚馆藏。

当历史成为过去,回顾这些已经成为历史的时代经典之作的时候,看到前辈艺术家们创作的每件作品,其精心的构思,深入的表现,细致的刻画,恢宏的气势,独特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为后人留存了与之相应的一段段生动而精彩的历史篇章,其艺术魅力也成为感动后人的精神力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今天看来,即使其中也有些作品存有时代的局限性,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值此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国家博物馆精心推出该展览作为奉献给纪念建党90周年的特别的礼物,通过历史的图像,让公众了解党在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和丰功伟绩,让公众认识革命历史画创作在社会发展和艺术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

责任编辑:yul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