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风一脉―巩义窑陶瓷艺术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举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唐风一脉―巩义窑陶瓷艺术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举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开幕式主持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耿宝昌老师为瓷器展致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领导致辞

中国文物网6月16日消息:《唐风一脉——巩义窑陶瓷艺术展》于2011年6月16日下午三时在北京艺术博物馆(西三环北路万寿寺内)开幕。本次展览由北京艺术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巩义市博物馆联合主办,共展出展品147件,包括北朝、隋代和唐代的青瓷、白瓷、绞胎、颜色釉瓷等多种品类,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技术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唐三彩、唐青花更是融合了中原文明和草原文明、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珍贵历史遗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品

巩义隶属河南省,位于中岳嵩山北麓,古因“山河四塞、巩固不拔”而得名;又因其地扼古都洛阳,故有“东都锁钥”之称。巩义窑是古代巩义地区窑口的总称,其中以黄冶窑和白河窑最为著名。巩义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名声显赫,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它肇始于汉,发展于北魏,成熟于隋,鼎盛于唐,衰落于宋金。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高雅超群的艺术品位、多文明融合交流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巩义陶瓷谱写了中国陶瓷史上辉煌的一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耿宝昌老师和王莉英老师共同参观展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耿宝昌老师看瓷器入神

作为北京一家展示中国文物精品的综合性公益博物馆,北京艺术博物馆始终以弘扬中华文化艺术的传统、让更多百姓了解和继承中华文化艺术传统为己任。瓷器是中国人的伟大发明,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宝贵智慧。20世纪20年代以来,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古陶瓷考古事业蓬勃发展,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古学分支,迅速积累了大量的考古资料,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北京艺术博物馆力求站在时代前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以展览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示中国古陶瓷考古的最新科研成果,近年来,通过举办“元青花瓷器文化展”、“毛家湾瓷器艺术展”、“民国瓷器艺术展”、“当阳峪瓷器艺术展”等中国古陶瓷系列展览,整合20世纪及本世纪初中国古陶瓷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新成果,全面、系统、客观地再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寓教于乐,使观众在参观展览时,不仅可以学习知识、陶冶情操,更可以提高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览藏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品局部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品局部

本次展览是北京艺术博物馆推出的又一个高品质的陶瓷类展览,是北京艺术博物馆为首都人民献上的又一道文化大餐。展览将持续到2011年8月18日。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日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观众到场参观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观者对本次展览藏品赞叹不已

北京艺术博物馆场馆简介

北京艺术博物馆坐落于明清宝刹万寿寺内。万寿寺始建于明朝万历五年(1577年),是皇家专用庙宇,历经康熙,乾隆,光绪皇帝几次大规模翻修,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为一体东中西三路建筑毗邻,占地50亩的皇家重寺,曾有“京西小故宫”之誉。   万寿寺深庭广厦,琼楼玉宇,雕梁画栋,极其宏丽。其间曲栏回廊,御书碑亭,青石假山,古道地宫,苍松翠柏错落有致。   北京艺术博物馆现收藏各类古代艺术品近五万件,时代上起原始社会,下迄明清,藏品门类广泛,主要包括历代书法和绘画,碑帖及名人书札,宫廷织绣,宫室瓷器,古代家具,历代钱币及玺印等。还收藏了上自宋代下至民国的古籍图书十余万册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