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骏图》再度亮相辽博,镇馆之宝《神骏图》

  神骏图
      已经有两年时间没有公开展出的辽博镇馆之宝——《神骏图》,将从12月3日开始至2007年3月31日再一次重现在广大观众面前。
  《神骏图》,绢本设色,横122厘米,纵27.5厘米。史传为唐代韩幹所作,画中描绘的是东晋尚清淡的代表人物———高僧支遁爱马的故事。此图飘逸的线条,华美的赋色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强劲生命力,都昭示着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辉煌。支遁是晋朝名僧,一生交往的名士很多。他擅长草书隶书,诗也写得不错。史载:支遁隐居,好养鹰而不放,好养马而又不乘,有人讥笑他,支遁说:“贫僧爱其神骏。”因此支遁爱马的故事也成为画家喜爱的创作题材了。
  《神骏图》在明代就被众多书画著作著录,并于清代入藏宫中,很得乾隆皇帝的喜爱。辛亥革命之后,溥仪被赶出北京故宫时,在他从故宫偷偷带走的1000多幅历代书画精品中,就有《神骏图》。1948年溥仪所携国宝书画的一部分被解放军缴获,上交给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后辽博建馆时,这批珍贵文物被转交过来。但在入馆清点时,并没有发现这件《神骏图》。直到1962年,这幅《神骏图》由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转交而来。据杨仁恺先生调查后分析,这可能是溥仪出逃时,由于实在是没钱花,只好用随身带的国宝文物到民间换取食物,《神骏图》就是为了换口粮而流落到了民间。
  此次与《神骏图》一同向观众展出的还有历代的画马名作,如唐代韦偃,宋代李公麟,元代赵孟頫及至近代的徐悲鸿等,他们笔下的马或工或写,或动或静,但皆以得其“神骏”而著称于世。最令人关注的是,鲁迅美术学院教授“鲁美四老”中惟一健在的工笔画大师晏少翔先生,曾在1981年应辽博之邀,临摹过《神骏图》。展览通过六幅图片详细地展示了晏老临摹《神骏图》的全过程。通过晏老的临摹,可以更清晰地认识《神骏图》绘制的方法与步骤,对深入研究《神骏图》有重要的意义。
  据了解,这是辽博继《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之后,第三幅国宝级书画作品入选国家新邮。
责任编辑:晓蕾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