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画配真证售价翻10倍

每一年的“3·15”晚会都令很多制假售假企业心惊胆战。但在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艺术品鉴定证书造假之后,这一市场不但没受到冲击,反而更加兴旺。而本报记者日前在北京琉璃厂一条街走访时还发现,艺术品贩假手段已经升级,一幅假画拿到荣宝斋这样的“权威”鉴定机构过一水,身价可翻10倍。

贩假升级

市场流行“假画真证”

在公众把关注焦点放在证书真伪的同时,需要警示的是,某些高仿画正打着真证书在市场招摇。这是记者此番探访琉璃厂的又一新发现。

在琉璃厂西街,一位神秘男子低声询问记者是否对高仿画有兴趣?跟随其通过一个卖毛笔宣纸的小门脸,辗转进入一条小巷,隐蔽的室内四面墙上均挂着各大名家的仿品,其中不乏范增、张大千等名家名品的身影。记者提出想找一张猫送人,该男子随即从抽屉中取出一个鞋盒,其中有带着荣宝斋烫金字的大信封。信封中包括一份带有钢印的荣宝斋鉴定证书、一张孙菊生画作和一本孙菊生画册,全套开价5000元。据该男子介绍:“画自然是仿的,但是绝对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让画家本人来鉴定。”原因就在于仿画者是孙菊生的3个学生,一个题字、一个刻章、一个画,再加上荣宝斋的鉴定证书,这张5000元的画,进入大画廊标价至少5万元。同时,由于有荣宝斋出具的鉴定证书,此画上拍也没有问题。“画虽然是假的,但证书是真的。这就怎么说怎么有理了。”该男子说。另据该男子透露,琉璃厂很多大画廊、古玩店都是从他这里拿画的,而这些仿画的来源主要是各地的书画协会和美院学生。

事后,记者致电荣宝斋书画经营部,就证书真伪事宜询问工作人员。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其只管荣宝斋卖的。至于其他人是否持有荣宝斋鉴定证书、渠道来源、真伪与否一概不负责。而当记者追问如何从细节处辨别荣宝斋证书的真伪时,该工作人员挂断了电话。

谁来管?

体系构建非一日之功

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委员会主任姚政对鉴定市场的混乱深感痛心。在他看来,构建科学可靠的鉴定体系绝非一日之功。

所谓文物鉴定专家的兴起,可谓与古玩收藏行业的火爆相生相伴,各种名目的“鉴定中心”挂牌而出。从事多年文物相关工作,或有多年经营古玩经验的“老前辈们”见多识广,自然成为“坐堂医生”里的中流砥柱、艺术品鉴定市场的宠儿。一些非此门的专家学者也跟着跃跃欲试,变成了无所不知的“专家”,在那里“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新生代的鉴定师,也没有统一的职业规范和行业准入制度。在网上简单搜索就能查到数千条鉴定师培训班的招生广告,快则一周,慢则一个月,一个艺术品鉴定专家就能“毕业”出师。致电其中一培训机构,工作人员称,报名学习者不需要有任何文物方面的基础功底,也无需基本的文物常识,均可参加培训,只要上满课时即可“毕业”。

而在艺术品市场迅猛发展的今天,社会和市场都呼唤具有权威地位的“第三方”艺术品鉴定体系的出现。有法律界人士建议,建立鉴定体系应涵盖国家科研机构、文化艺术机构、高等院校等团体及艺术品领域专家、德高望重的业界泰斗和艺术品市场收藏专家、科学检测的专业人士及评论家,依靠他们的专业智慧,结合先进的科学检测技术,引入司法公证与法律资讯服务,联合组成科学规范的艺术品鉴定体系。

商报链接

“3·15”过后

琉璃厂鉴定市场火爆依旧

此前本报曾报道,鉴定中心为私人藏家提供鉴定服务,收取100元的咨询费用,如需出具证书需再缴纳1000-3000元不等的证书费用。本次探访琉璃厂,记者又有新发现。除明码挂牌的鉴定中心外,还有多家经营书画古玩的店家设有自己的坐堂专家,虽无“鉴定中心”的名号对外宣传,但也对有鉴定需求的收藏者提供收费的鉴定服务,同时也为自家书画店里售出的“真迹”,提供保真证书。

在琉璃厂东街的汲古阁,记者以买画送友的名义咨询一位营销人员。该工作人员介绍,汲古阁售出的名家真迹都会附带一份“赠送”的北京汲古阁出具的保真证书。

在东街的润古斋文物收藏品鉴定中心,工作人员也对记者表示,目前鉴定费用一次50元。该工作人员强调“如果看过之后确定是真东西”,则可以1000元的价格出具该鉴定中心的鉴定证书,如需要坐堂专家“出诊”,则鉴定费用立刻从50元飙升到600元。对于央视“3·15”曝光的作伪证书,一位在琉璃厂经营的坐堂专家这样评价:“说到底,文物鉴定靠的是个人眼力,给人提供咨询服务,至于物品真假,谁都有‘打眼’的时候,而‘打眼’显然是不能和‘欺诈’画等号的。”如此一来,证书的真伪也就无从追究。记者前后走访集中在琉璃厂东街的7家鉴定中心,其鉴定专家年纪最长的是润古斋鉴定中心的顾问孙学海,年近90岁,而年纪最小的鉴定专家不过40岁左右。他们或是出自文物相关单位、或是跳槽自拍卖公司、或是常年在琉璃厂靠眼力生活的古玩商。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