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两大艺博会竞争国内外画廊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艺术北京”2006年的展品)

将于9月6日开幕的首届“上海当代”国际艺术博览会(07‘ShContemporary)日前公布了参展画廊名单。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00家画廊和艺术机构将参加展览,其中国外画廊占绝对多数。而稍后,9月20日至9月23日在北京农展馆新馆举办的“艺术北京2007”当代艺术博览会同样以当代艺术画廊为主要参展单位,两地博览会的新格局正成为艺术界关注的焦点。

亚洲主打VS欧美优势

由上海艺术博览会方面和海外公司合作举办的“上海当代”是上海第一个当代艺术画廊博览会,因为有资深的海外画商皮埃尔·胡伯(Pierre Huber)等参与操作,因此获得上百家画廊响应,参展商中有近半数来自亚太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印度、印度尼西亚、以色列、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和阿联酋等地的画廊。国内参展画廊一共有26家,其中北京的画廊占到13家,另一半则来自欧美地区,很多知名当代艺术画廊将带著名艺术家的作品参展。有业内人士认为从参展画廊名单来看“堪称亚洲地区最高规格的艺术博览会”。

“艺术北京2007”当代艺术博览会负责人董梦阳承认两者存在一定竞争关系,“的确有画廊参加了他们的博览会没有参加我们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比如画廊自己的时间、展览档期的安排等等,并不让我意外。”不过他强调上海和北京这两个当代艺术博览会的差异更为明显,“方向就不一样,我们主打亚洲年轻艺术和本土的艺术资源,他们可能在欧美资源上更有优势”。

真正的考验在明年

多家画廊既参加了“上海当代”也参与“艺术北京”,因此有匿名画廊业者认为,现在还不好说这两家新兴博览会谁更有优势,“等再过一两年,大家才能比较出哪个影响大,销售更好。从整个艺术品市场来看,上海、北京各有优势,各有一个比较好的博览会也算正常,就看以后怎么竞争了。”

目前,北京、上海已经有国际画廊博览会等多个博览会,因此各个博览会之间的竞争趋向激烈。董梦阳透露,现代收藏家多抱怨画廊、博览会上“老面孔太多”,重复展出一些著名艺术家的标志性作品,因此今年“艺术北京”将进一步面向更实验性的、更前卫性的艺术创作,为此他们拒绝了多家经营古典绘画的画廊参与展览。此外,“艺术北京”还将尝试与北京各大艺术区合作开展活动,让公众有更多机会接触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北京拥有的画廊、博物馆等要比上海多出很多,可以让收藏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了解中国当代艺术”。

而上海方面透露,他们也非常重视年轻艺术家的推广,“上海当代”的“杰出发现”项目将为艺术界后起之秀提供20个展位。 责任编辑:yazh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