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林舒谦遗作手稿重现天日

本报讯 (记者 刘晓霞/文 陈景/图) 发黄的纸张,隽秀的字迹,末尾写着作者名“林舒谦”。昨天上午,福州市收藏协会齐会长展示了前天才发现的著名闽剧作家林舒谦的一本遗作手稿——《欧阳海之歌》。
这本手稿约A4纸般大,封面用黄皮纸装订。翻开内页,在普通的300格作文纸上,蓝色字迹十分清晰。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欧阳海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齐会长介绍,当时有个作家根据解放军欧阳海烈士的事迹,写了部同名小说。这部手稿就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成的闽剧,共分为上、下两册,目前收藏到的是上册。
他说,手稿是从舒谦先生儿子家中收藏来的。前日,他到对方家中看家具,对方无意中说到父亲就是舒谦先生,引起了齐会长的兴趣。“我们几乎是翻箱倒柜。”他说,由于舒谦先生逝世已有近30年,他的家中所剩典藏不多,两人找了好久才在箱底发现了这个本子。
据舒谦先生儿子回忆,舒谦先生从1963年开始写这部剧,期间经历变故,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才成稿。但由于种种原因,直到他去世时,仍未得到发表,更从未被搬上舞台,这成为他生前一大遗憾。
“我比较遗憾的是,下册还没收到。”齐会长说,这部手稿不仅保存完整,还是舒谦先生的亲笔遗作,对研究他晚期作品有重要意义,极具收藏价值。他希望能收集齐全本,“如果有机会把它搬上舞台,完成先生遗愿就更好了。”
陈凯歌父亲称他为老师
齐会长说,提起林舒谦先生的名字,或许年轻一代会觉得陌生。但说起几年前收视火爆的电视剧《苏州二公差》,恐怕年轻人都不陌生。“这部剧,是根据舒谦先生的《炼印》改编的。”
他说,林舒谦出生于1911年,曾就读于厦门大学中文系,还未毕业就离校投身革命。抗战期间,他参加福州文化节救亡协会,担任戏剧股长,率团到各县演出,宣传抗日救国。从此,他从事剧本写作,成为剧作家。
此时,曾拍摄《青春之歌》的著名导演陈凯歌的父亲、出生在长乐的陈怀铠也参加了抗日宣传,跟随剧团到福建三十多个县巡演。两个相差9岁的年轻人在战火中相识。
1954年,林舒谦整理闽剧传统剧本《炼印》,故事以清末两个苏州公差为主角,十分曲折。经林舒谦改编后,该剧参加当年华东地区首届戏剧观摩大会,斩获剧本一等奖,并由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成戏曲艺术片。几年前,这部剧被改编成电视剧,由当红明星吕颂贤、蒋勤勤主演,红极一时。
此后,他创作了《六离门》、《牧羊歌》等,都获成功。其中,《六离门》还作为闽剧的代表,参加建国十周年大庆汇演。当时周恩来看后点评说,“母子大辩论,好戏,叫老干部的母亲都看看。”这部戏也成为林舒谦先生最满意的作品。
1983年10月林舒谦因心肺衰竭去世。当时已经成名的陈怀铠特地赶回福州参加葬礼,并提下“痛悼舒谦师”的悼词。“两人相差不过9岁,一个已经成名的导演叫他老师,可见影响有多深”。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