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经典西画金融气质渐强,当代艺术具有诸多可能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吴冠中《小巷》

如果要问中国艺术品市场最近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答案肯定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上扬。当然上扬在印度、俄罗斯也有精彩的表现,也就是说中国当代艺术的上扬是在一个具有国际化联动的趋势下上涨的。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走向收获和市场化引擎拉动经济抬升背景中的中国当代艺术是随着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整体的提升而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力量关注的。在社会转型和快速增长所造成的心理、文化的张力所带来的巨大的能量场中,中国当代艺术找到了话语的丰富资源和国际化语汇,而这些语汇随着中国的被关注,对外的文化出版和媒介推广,旅游产业的发展等等元素的辅助下日益被了解、接受和欣赏,在江加上特有的艺术表达、智慧和趣味,这个是中国当代艺术被接受的根基性原因。

当然就整个国际艺术市场来说,中国当代艺术无论在量的提供还是价格指标来说都尚处于低位,而且就其本身的门类来说尚未完全定型,比如中国的摄影艺术、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市场化未来尚未稳定。

而且就购买力量来说,在原有收藏力量之外,最近投资性质的资本入场运作成为新增趋势,其中的风险基金部分的操作模式是前所未有的,这也使中国当代艺术的未来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如何规避风险、稳步拓展是作为艺术品运营方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对于当代艺术,中国近现代西画因为特有的融合中西的风格、特有的历史文化承载、日益减少的量和艺术家传奇性的经历等等的原因日益成为国际市场的硬通货,其作为金融工具对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货币贬值,作为潜力巨大的增值品类,作为日益珍稀的艺术珍品,作为一个正在快速增长的国家的历史的艺术记忆和财富,等等诸如此类的功能都将日益强化其金融工具的气质,必将成为中国艺术在国际市场中的旗帜性产品引领高位市场,从而带动整个大盘的走势上扬。关于这个趋势的可靠性,近年来徐悲鸿、常玉、林风眠等人作品在国际艺术市场的表现就是最好的证据。 责任编辑:yazh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