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造假工艺蒙蔽奇石专家 左旗归来愧言石
日前,一行北京石友赴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考察大漠奇石市场。阿拉善左旗是我国著名的大漠石产地,多年来,海内外大量觅石者慕名来此淘宝且多有斩获,不料此行却让石友们乘兴而去,扫兴而返,因为他们无一幸免地买进了假石头。
北京奇石鉴赏家王先生被一块美丽的千层石迷住了双眼,高价买进后回到宾馆灯下细观,竟发现是一件碎石粘接的赝品。他愤怒地将其砸毁,片片飞溅的碎石恰似他那颗因愤怒而失望的心。
北京奇石收藏家胡先生此次是抱着“淘宝”的心态来的,他不去大型的奇石店,而是专门在地摊寻找拇指大小的“手把件”,他听说这里有牧民从原产地拣来的真货。一天下来,收获颇丰,但回到住地仔细端详,里面稍有“姿色”的竟也被人“动了手”。借助工具看上去,可以发现隐约切割出来的造型和喷砂的痕迹。更令人不能接受的是,有些奇石上的美丽包浆,竟是“碧丽珠”一类的清洁剂喷涂上去的。
面对这意想不到的造假势头,返京前,北京石友们特地拜访了阿拉善左旗奇石协会副会长韩永祥先生。率性的韩先生毫不隐瞒地道出了目前左旗奇石市场作假的现状。眼下,作为大漠奇石产地,左旗正面临资源枯竭的窘境。由于连年的无序开采,地表上的石头已经看不见了。于是,许多石商开始在石头的“深加工”上做起了文章,如今,这里大漠石作假技术足以达到了乱真的水平。奇石的作假通常有切割、打磨、粘接、喷砂、酸洗、上色等手段。
切割所谓切割是指根据理想中的造型对原石进行切割。如今,寻找到一块品相完美的奇石绝非易事,而通过切割奇石“下脚料”,将其搭配组合,往往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王先生摔碎的那块千层石就是以上手段的产物。当然,要将奇石切割、组合得天衣无缝也并非易事,再好的赝品也是赝品,历来讲求天然性、惟一性的奇石一经“动手”,带来的将是一种可怕的价值毁灭。
打磨打磨是奇石作假的工序之一,高明的造假工匠可以随心所欲地依照原石的自然脉络打磨出非常自然的外形,这种石头容易以假乱真。但再好的工匠也难以仿造出超越自然的“灵石”。
粘接粘接是与切割和打磨同时进行的,有人说,粘接最能体现造假者化平淡为神奇的能力,粘接如果到位,能够增加奇石的“奇巧度”。大漠石玛瑙花是一个很脆弱的石种,它虽然造型美丽,但也有连接断面小、易碎的致命弱点。复杂的粘接工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玛瑙花变幻出“超天然”的美丽。奇石藏家刘先生就买了几件作假的玛瑙花,据他讲,大多数初级收藏者特别偏爱这种做过手脚的造型漂亮的石头。
喷砂俗话说,“砍的不如旋的圆”,长期以来,无论多么高明的造假工匠都会在石头上留下些许人工雕琢的痕迹。而当喷砂工艺出现后,这些痕迹马上就变得扑朔迷离。喷砂特有的“模糊”功能有效地隐去石头上的人工痕迹,使石头的形状更加趋于天然。喷砂标志着奇石造假“工厂化”的一个很大升级,也是对人们识别造假的一次巨大挑战。大漠石的成因很重要的就是风沙磨砺,故又名“风砺石”。喷砂的功用实际上是大漠风沙的“改装版”,许多人工打磨后的石头经过非常精湛的喷砂处理,甚至会蒙蔽奇石专家的眼睛。
酸洗一块质地优良的大漠奇石,通常不用做任何处理就可以显出其美丽多彩的原型,但有很多还没有“长”好的石头,外表很“脏”,按照传统的做法,人们要通过刷、擦等方法对其进行打理,只在必要时,用一些稀释的盐酸进行局部清理。但时下有人干脆用浓硫酸对石头进行彻底的“整容”,甚至用其“烧”掉作假的痕迹。经浓硫酸严重侵蚀后的石头,完全失去了奇石的天然神采,实则是一种破坏性的加工。
上色形与色是奇石的生命,人工上色是对石头的一种亵渎。如今,左旗已经有人用颜料对石头进行浓墨重彩的修饰。在左旗奇石市场上,我们见到了一块反差特别大的奇石:蓝色天空和两个长满可爱嫩黄色绒毛的小鸡形成巨大色彩反差,吸引着人们的眼球。但专家说,这是一种晶体矿石,那特别抢眼的嫩黄色是为了追求视觉效果人工染上去的,真是一个令人扫兴的结果啊!如果说,用打磨、粘接等手段还只是对奇石的一种再加工,那么,这种悍然的“画术”干脆就是对石头的一种严重“迫害”了!据悉,左旗石头的造假已经到了一种“脱胎换骨”的程度,甚至出现了一种比真葡萄玛瑙还漂亮的“树脂葡萄玛瑙”。它是造假者用树脂做原料,通过翻砂、塑模等技术做出来的,为了追求酷似,他们甚至采用“金属配重”的方法,以使其与真玛瑙的重量相仿。专家告诉我们说,树脂葡萄玛瑙虽然形可乱真,但由于其材质不同,其导热系数是不同的,人们可以通过仪器测量出两者不同的温度。更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左旗的奇石作假渐渐形成了一种产业,许多人通过广告主动为石商提供具有“国家专利”的“石头美容”技术。
以上现状,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如此下去,素以天然去雕琢而闻名于世的中国大漠奇石的收藏价值何在?当人们必须借助科学仪器才能对奇石进行鉴赏品玩的时候,奇石的味道也就显得怪怪的了。事实上,左旗的奇石市场近年来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萧条,许多石商向我们抱怨,这些年,大漠奇石价格高了,精品少了,专门来左旗淘石的人也少了,除了资源枯竭的原因之外,越来越多的作假石头的出现,是不是拦住了人们的脚步?“成也左旗,败也左旗”,但愿我们不要看到这样的结局。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