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唱片在民间收藏品市场日趋走俏

时下,伴随着音乐载体的改朝换代,在音像市场上那些早已灭迹的老唱片在收藏市场上已渐渐变成了“古董”。随着民间唱片收藏热的升温,不少收藏爱好者认识到老唱片的潜在收藏价值,悄然开始集藏起老唱片,由此,老唱片在民间收藏品市场日趋走俏。

老唱片物以稀为贵

老唱片,是特定历史时代的真实记录者,其在视听上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堪与书籍相媲美。据天津唱片研究会的负责人介绍,我国唱片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直是78转粗纹胶木唱片一统天下。由于78转粗纹唱片存在信息储藏量少,容易破碎,厚重等缺陷,1962年开始流行33转密纹唱片,它的信息储藏量较78转粗纹唱片提高了数倍,并且其它缺陷均有较大改进。随着盒式录音磁带、CD唱片的出现和普及,粗纹胶木唱片己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并逐渐进入收藏领域。

目前,老唱片之所以身价如此之高,其主要原因就是存世量越来越少。据了解,我国的胶木唱片损毁情况非常严重,目前其存世量正以每年5%的速度递减,加之目前国内外己不再有生产胶木唱片的厂家和设施,不会像其它收藏品一样可能出现再版冲击,这就使得收藏者集藏老唱片“物以稀为贵”。

老唱片“文革”品受宠

据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在众多的老唱片收藏品种中,以我国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文革”时期灌制的唱片最为抢手,无论是胶木唱片,还是塑料密纹唱片,正被收藏爱好者所重视,并且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文革”系列藏品中的的重要一品,伴随着时间的推移,“文革”唱片自身潜在的收藏和投资价值也正日益显现出来。

前不久,笔者在天津沈阳道民间古玩市场上见到一张品相好的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精品胶木唱片,市价高达百余元,其中1966年至1968年出品的红色歌曲胶木唱片,有的已突破千元大关。一套8张于1968年由中国唱片总公司灌制的编号为WM—24至WM—31,录有当时国家领导人讲话的胶木唱片,让价标出竟高达1.85万元人民币。

老唱片低价买进正当时

老唱片作为一种高品位的收藏品,在国外早己有人专题收藏,并造就了不少收藏玩家,然而在国内却长期被人忽视。

据有着十余年收藏经营老唱片的刘先生介绍,由于长期对老唱片不被重视,目前一些老唱片,特别是胶木唱片的价值与价格在收藏市场上呈现出一种背离现象。如品相上好的样板戏连环画每册超过一两百元,而相同品相和时期的唱片,整套就卖百八十元己经很不错了

据了解,今年以来,一些有远见的炒家不管好坏,疯狂逢低买进胶木唱片建仓,与两三年前爆炒连环画的手法如出一辙。因此,有专家预计,老唱片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胶木唱片将会在短期内出现价值认可的大涨行为。而从中长期看,其将成为收藏品市场继邮品、连环画等民间藏品之后的又一“黑马”品种,升值潜力看好。

责任编辑:yazh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