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艺术家简尼思·库耐利斯学术讲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艺术家永远是一个隐士,始终是对手,不是因为他是无政府主

义,但由于他要表达的思想如此广阔,如此强烈。因此没有一个社会

制度能够简单代表他所感受到的新知,所以艺术家是这些前卫思想

的翻译。”

简尼思·库耐利斯是国际著名概念艺术家。.

他1936年出生在希腊,1956年移居罗马,就读于罗马美术学院。

库耐利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在罗马创作,1960 年他在乌龟美术馆举办了第

一个个人展览。

从1958 年到1960 年,他创作的字母,用字母,数字,叠加印刷符号和道路标

记,构成颜色与画面的空间延展。这些作品清楚地表明了他如诗般表达,无形

超越有形的艺术创作目的。受阿尔贝托·布里与卢西奥·丰塔纳的影响,库耐

利斯把绘画推向一个全新的领域。

他的创作使用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石头、仙人掌、速溶咖啡、梳理羊毛、麻

袋、装满玉米的袋子、飞快的氧氢火焰、与古典雕塑、石蜡灯、铁片等原素甚

至是铁路的轨道。他打破了艺术语言的地位、现状、与图案。他坚持艺术应该

是被生活本身取代。

上世纪60年代末,库耐利斯开始使用他的艺术动物,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

是罗马阿蒂科画廊放置了11 匹活马。他的作品大多表达自己对大规模城市符

号、工业文明和个人价值的关注。他的作品后来发展为更为壮观的混合物,涉

及绘画、拼贴、装置、雕塑、环境,表演和戏剧表演等多个领域。

1967年他的作品成为“贫穷艺术”(Arte povera)的代表,并在第一次当代意大

利艺术运动中得到国际上的认可。1967年9月,艺术评论家杰勒马诺·切兰特

(Germano Celant)借用“贫穷剧场”提倡回归原始戏剧本原,以表达精神为

主)的概念,在热那亚的波特斯卡画廊(Bertesca Gallery)组织了一场名以

“贫穷艺术-空间(Arte Povera - Im spazio)”为名的展览。 切兰特用“贫

穷艺术”(Arte Povera)一词概括当时,意大利年轻艺术家的艺术艺术风格:用

最朴素的材料——树枝、金属、玻璃、织布、石头等作为表现材料,进行拼

贴、剪切进行创作。

80年代末,他的作品盛行于欧洲各大活动,他的名作从20世纪70年代初影响

了当时的舞蹈家和音乐家。

他的作品特点在于并列的对象、材料带给观众动动的感受,无论是临时展览还

是永久性的陈列放置,他的作品总让人徘徊其间,感受作品有力的性格和带给

记忆的回味。他的作品在无言地改变着其所在的周围环境。

自1989 年东欧巨变,社会和文化乱相重生,库耐利斯希望表达一种越来越感

到的不安和焦虑,这一时段他的作品反映在新的形势下艺术家对自己身份与新

历史背景相冲突的矛盾探讨。

90 年代至今,库耐利斯的作品以“图像”与“主题”系列为主。他继续大规模

使用自己的“材料词典”阐述他的作品意义。

库耐利斯第一次纽约展是在1972 年松阿本德美术馆举行。他是在全世界各地

最重要的博物馆展出频率最高的艺术家。他曾七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1972 年

至1982 年十年间他受邀参加卡塞尔文献展。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他的作

品已被广泛展出于世界各地,包括:

凡·阿贝市立博物馆,埃因霍温;

奥布拉·卡哈德美术馆,马德里;

白教堂美术馆,伦敦;

州立文物艺术馆,巴登巴登;

当代艺术博物馆,波尔多;

当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

当代艺术馆,蒙特利尔;

巴塞罗那美术馆;

雷纳·索非亚艺术博物馆,马德里;

泰特现代美术馆,伦敦;

电弧艺术博物馆,巴黎;

穆塞奥迪卡波迪蒙特艺术馆,那不勒斯;

帕迪廖当代艺术馆,米兰;

国家博物馆,布宜诺斯艾利斯;

国家博物馆,蒙得维的亚;

现代艺术馆,牛津;

玛德瑞穆塞奥当代艺术馆,那不勒斯;

阿姆斯特丹的市立博物馆,

路德维希博物馆,德国科隆;

普拉托博物馆,等等。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