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红:没有必要因为观众的欣赏差异就怀疑自己

四大名著之首的至高地位,沸沸扬扬的选角、换导风波,地方台播出时种种严厉质疑声……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将于今晚在北京卫视和安徽卫视首轮上星与全国观众见面,持续了长达四年的高度关注至此达到炙热的高点。这个版本究竟能否为观众接受?对于之前一面倒似的批评之声,该剧能否实现“大逆转”?这些疑问都将在未来的25天找到答案。昨天,记者采访该剧主创,经过了地方台“路演”时无数板砖的洗礼,李少红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如果观众还认可我们的新版《红楼梦》,那是曹雪芹老先生在天之灵对我们的恩赐,如果有任何不足和失败都由我一人承担,我们尽力了。”

扮演林黛玉的蒋梦婕谈到如何面对未来观众的评价时心态是释然的:“我把我所有的眼泪都献给了黛玉,所以以后要微笑地面对每一件事情。”李少红则说:“这两个月来大大小小的争议和负面新闻,为什么我一直都站在台前、腰杆直直的,就是要告诉我们的团队,搞创作要自信、对自己做的事要负责任,不能人云亦云。只要真心实意付出了,就要尊重自己、尊重作品。”《红楼梦》今晚上星,李少红依旧坚定这一信念,“我没有必要因为观众的欣赏差异就怀疑自己。有没有底气很重要。”

不能回避的是,新版《红楼梦》确实带有强烈的风格化取向,旁白、配乐、人物造型、场景处理等都与常规的电视剧有很大不同,对观众接受度将构成巨大考验。所以,收看之前最好有针对性地自打“预防针”,免得“目瞪口呆”。

该剧在地方台亮相时,除了对铜钱头、黛肥钗瘦、绵延不绝的旁白、对原著亦步亦趋等纷纷喊“雷”,诡异的配乐似聊斋也是最集中提到的。这些话题都将在今晚播出的前两集中被重新提及,尤其是后者——不仅石头记的开篇完全采用神话剧拍摄手法,人物行进动不动就突然“快进”,配乐里冷不定冒出“咿呀”的女声。个性手法也好,艺术创新也罢,凡此种种,观众要先有个思想准备。 杨文杰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