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如琢心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谈艺术

中国书画一定要讲传统,传统像人的基因一样。基因不能变,但营养是可以变的。

中国的写意画,既要讲意境,也要讲笔墨。

崇尚经典并不意味着摒弃现代,尚古而不拘泥于古。

真正的艺术不能重复传统,不能重复别人,更不能重复自己。

谈收藏

我收藏的宗旨是为了学习和研究。

收藏应更多关注其文化艺术的传承价值,不只是投资和投机行为。

谈生活

我不以清贫为乐,我会以清贵为乐,贵不仅是富有,贵是一种文化。

“静清苑”是我的一件作品,是我对中国文化、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情结。

题指墨

(一)

指近笔远,平极生险。

秒用一心,何问褒贬?

(二)

同根指笔各生花,喜借热风写冷霞。

师古师心师造化,神州学海本无涯。

(三)

漫道画师指墨奇,一塘香雾水迷离。

更怜君梦食莲子,呆立忘情不肯啼。

四主人观

要做精神的主人,有自己的精神领域,任何观念不盲从,做自己艺术的主人。

要做身体的主人,健康是人生最好的竞争,长寿是人生最后的竞争。

要做家庭的主人,对民族和国家要尽忠,对父母要尽孝,对子女要爱护。

要做财富的主人,创造财富是价值,拥有财富能力,享受财富是艺术。

艺术心得

余总角立志,曾师郑诵先、李苦禅,更于故宫旧藏历代名家翰墨得益良多。旅居海外后,收藏渐丰,识见愈广。近能得黄宾虹、潘天寿为楷范,远常以青藤、八大、石涛为宗法。承传统而不拘泥,袭法度而不食古。历半世蹉跎始悟:所谓画者,目之所见,心之所思,情之所系,意之所动,不惟笔墨章法、布局架构。眼界不到,修养不到,不足以言画。是以,画以心为境,画路即心路;画以思为界,想不到故画不到;画以情为盛,情未达则画无趣;画以意为先,意飞扬而后方有笔墨酣畅、挥洒恣意、痛快淋漓。余以为,胸中蕴蓄天地之大美,笔下自有变化之万千。意笔之美,盖莫能胜矣。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