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言著《密码青铜》-民间第一部青铜器理论研究正式出版

《密码青铜》是梦言先生,历时三年完稿。经由华艺出版社推荐,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出版发行。 本书主要通过对大量馆藏实物剖析探讨,旨在建立一种更加可靠的实战鉴别方法,主要核心内容:

Ⅰ、详尽剖析了青铜器的痕迹信息,尤其对特殊工艺的探讨、解剖,以及产生的原因,结合铸造工艺的探讨,提出了:“痕迹信息逻辑对称理念”。

Ⅱ、其次提出:“春秋中期开始,纹饰设计和分型制范紧密关联起来,纹饰设计时候已经巧妙考虑并构思了纹饰模块的应用,换言之东周时期纹饰设计艺术和范铸工艺,实现了高度的统一化模块化;模块化设计思路贯穿着那个时代。”

Ⅲ、最重要也是最为核心的,还是该书通过对青铜器细节,和工艺特征、铸造特征等综合探讨,为我们鉴别真假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判断依据、方法和标本。本书较为系统的探讨了错金银红等特殊工艺,具有一定实战指导意义。本书也是首次涵盖了北方干坑和大量南方水坑器物,并且首次对水坑皮色、锈蚀等进行了分析、整理、归类。

Ⅳ、本书总计文字十三万有余(书中因后期修改补充,未及计算,故而文字统计数与实际不符),使用高清晰图片、图例约195幅,图文并茂。

正如书中所言:通过对青铜器主流铸造工艺的探讨,我们会发现除了器物有不同之外,实际上整体工艺是具有极高度的一致性的,那么既然工艺上具有这样特征,器物上必然会发生在许多器物上共同存在的具有一致性的铸造信息特征,我们可以称这种信息为共有信息;另外因为器物不同,就会出现分型方式的不同、分范多少的不同、以及组合方式上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地方也必然会在器物的表面留下蛛丝马迹,这种信息我们可以称之为个体信息。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些不同,并进行合理的分类区别,我们才能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范铸工艺信息逻辑链来,我们可以暂且称这样的总结或者叫工艺特征分析,为建立证据信息逻辑链。同样的我们在鉴别青铜器物时,也是应该从工艺特征的角度,观察器物表面所有残留痕迹,然后运用这些痕迹进行信息逻辑的还原,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工艺还原。

如果这些痕迹信息链能够完整还原青铜器物的铸造过程,同时这些痕迹信息又能够与前面我们探讨的主流工艺,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证据痕迹信息逻辑链相吻合的话,我们认为从范铸工艺的角度或者时代特性角度讲,都是可以基本确认的,如果在配合其他比较科学的方式鉴别亦无疑问,那就可以认定了。这整个鉴别过程就是一种逻辑映证过程,但是他有别与传统方式的地方就是更加系统,也更加具有理性。传统方式的最大问题就在于需要经验和感觉的长时间训练和培养,达到一种良好的感觉,这就象我们品茶一样,需要品得多了方能体会到好坏。同样的我们今天在这里探讨的痕迹信息逻辑对称,也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研究的,虽然相对于过去传统的“眼学”,这样方法似乎已经在科学和系统上面更加具有可信服度,但是任何方式总是会存在着某种局限性,这就是我们制造行业常说的“悖论”。因此希望所有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能够认识到这个非常实际的问题,痕迹信息逻辑对称只能是提供一种相对较为科学和系统的初步鉴别方式。

责任编辑:huijua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