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狂热画价猛涨 既要懂市场还要懂艺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经过前几年的收藏狂热,许多当代艺术家的画价狂增猛涨,有的甚至连以往艺术大师的作品价格都难以与其媲美。不过,去年以来,艺术收藏市场踏入了回落与调整阶段,急速升价中的一时“刹车”,令许多“超速”的书画家被抛入了进退维谷的尴尬。目前收藏市场对当代书画迟疑观望者多,许多收藏爱好者也因为画价高企而望而却步,令一些艺术家表面上虽大叫作品受欢迎,画不过来,私底下却为少有问津者而颇感郁闷。但他们又不愿大幅降价影响声誉,于是只能忍着少卖画,靠“吃老本”(以往卖画的积蓄)或“吃公粮”(艺术机构任职的收入)来支撑局面。

出现这种状况除了艺术家自身原因外,也和许多收藏者总信奉“便宜没好货”的市场观念有关,他们总认为画价高者就是艺术高,总喜欢去追捧一些不断提升画价的艺术家作品,反而低估和忽略了许多踏踏实实钻研艺术,平平和和潜心修养的艺术家。

等到所追捧的艺术家经不起时间与艺术的考验,光环退却、泡沫消失时,才懊悔不已,才明白固然艺术高的最终画价也会高,但一时画价高的未必就是艺术高。看来玩收藏单靠投机还是不成的,艺术收藏讲究的是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玩艺术收藏既要懂市场还要懂艺术。

一些“富翁画家”被市场异化

事实上,影响“画价”的因素不仅有市场方面的,也还有艺术方面的。

前几年兴起的收藏热潮固然捧出了不少“富翁画家”,但也导致许多艺术家被市场所异化,他们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不惜降低格调去媚俗讨好。随着收藏群体的日益成熟与理性,毕竟最终有受众的还是富有艺术含量的作品。只有艺术水平高者才是收藏市场的常胜将军,靠一时形势蹿上浪尖者最终是会跌下波谷的。

责任编辑:hanyu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