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华人掀起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巨浪”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十八应真图卷》局部,成交价1.69亿元(含佣金,下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徐扬《平定西域献俘礼图》局部,1.34亿元。

刚刚过去的一两年,虽然经历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国内的文物艺术品收藏市场却逆势而上,仅北京就有4家拍卖公司全年大拍成交额超过10亿元,而多年未曾出现的亿元拍品也在去年的秋拍中一下子冒出来4件之多。明代画家吴彬的作品《十八应真图卷》更是以1.69亿元的天价成交,创造了中国绘画拍卖的世界纪录。 而掀起这场巨浪的,却是四位华人买家。

目前,四位顶级华人买家身份已经被确认,他们分别是上海天衡拍卖公司董事长陈郁、上海新理益公司董事长刘益谦、台湾著名藏家林百里,还有一位是不知其名的山西大买家,众多天价拍品的出现,归功于他们的争抢。 业内分析认为,天价频现,一方面是因为连续出现了市场罕见的顶级拍品,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几位华人大买家对心仪拍品往往志在必得,对花钱多少反而没什么概念,因此最终成交价往往会超出估价好多倍。

山西大买家:“准备花1.5亿买一幅画”

去年以1.69亿元创造了全球中国画最高价的明代吴彬《十八应真图卷》拍卖之前,这位神秘的山西大买家就表示准备花1.5亿元买下,而该画此前公布的估价仅仅是2000万至3000万元。但最后,上海的刘益谦却以更高的价格横刀夺爱。

刘益谦:“只买最贵的”

在2009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刘益谦绝对是花钱最多的人,达到8亿多人民币。有人戏称:“比他更豪爽的买家只有乾隆皇帝了。”刘益谦从不迷信任何一位专家,所以最终他只相信自己的判断;刘益谦也很少啃大部头的学术专著,他说自己敢花8亿元在拍卖场上,主要原因是“我什么都不懂,所以胆子大,多买了一些东西”。

在拍卖场上,由于拍品真假、优劣太难判断,很难说哪件拍品就是最好的,因此刘益谦也做出了自己的抉择:“既然无法分辨哪一件拍品最好,那就买最贵的吧。”“只买最贵的”,似乎也成了刘益谦在拍卖场中的不变法宝。他说:“股票可以买便宜的,但艺术品不可以那样做。”

林百里:华人藏家中的老大

林百里90年代初买张大千、傅抱石,1999年后转入古代书画,2003年以4200万美元(2003年美元汇率: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是1比8.27)整体收购了知名藏家程琦的古代书画收藏,一举确立了在华人藏家中的老大地位。这次林百里斥亿元巨资拍得一副书画,足见其收藏大家的风范。

陈郁:对自己的心仪制作,不惜一切代价

作为上海天衡拍卖公司的董事长,陈郁对自己心仪的书画作品, 更是不惜一切代价将其揽入怀中。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