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秋拍现当代陶艺观察

又是一年拍卖时,各场拍卖都是凯歌高唱,价量齐升,嘉德的现当代陶瓷艺术专场也不例外,取得了圆满成功,成交比例为87%,成交金额2800多万。出于对陶瓷的喜爱与关注,值此拍卖之际,笔者也是亲身前往参与,对其进行一番观察,并与众多竞拍者闲聊,与收藏家讨教,与艺术家探讨,择出几项与大家分享。

起拍价格制定合理,厘清艺术家作品价格基本标准线

对比前面几次陶瓷艺术品拍卖制定的起拍价格,这一次我觉得很中肯,基本可以反应出作品的市场价格,尤其是一些五万元以内的作品预定价格出现了很多。拍卖公司和送拍者能协调到这样的一个价格水平是很不容易的。特别是那些五万元以内的陶瓷艺术作品,我觉得这样的价位不会把老百姓和初级的收藏家一下子吓跑,而且也降低了现当代陶瓷收藏的门槛。

这个价格的定位我区分了一下基本上三个档次,即一万到十几万左右为第一梯队,十几万到一百万以内为 第二个梯队,再就是百万以上了。这三个梯队我观察基本对应的艺术家群体是中青年(四十五岁以内)陶瓷艺术家、老一辈(四十五以上健在或仙逝)陶瓷艺术家以及解放前民国期间的艺术家作品。也就是做珠山八友的一个100件的小器件应该是在30万-50万之间,一旦到了200件以上过一百万就不应该是很奇怪的;而年轻的艺术家如果不认为自己有惊世骇俗的才华,以几万的价格开始自己的艺术品之路应该算比较稳妥。一旦偏离了这个最最基础的体系,那结果不是流拍就是有做局的嫌疑!

拍品征集基本上反应陶瓷艺术创作一种现状——厚传统轻当代

当下中国的陶艺创作的现状通过拍卖公司拍品的征集可见一斑,传统意义上的瓷上绘画占据了主流地位,而以陶瓷做载体尝试对当下精神问题进行诠释的纯粹的陶艺作品,包括陶瓷绘画作品是很稀少和不成气候的,或许是处在襁褓之中,无法发力发声,拟或是作品本身的力度深度不够,不足以打动市场与收藏者,甚至干脆就是陶瓷的实用价值,装饰方式,历史渊源已然成为陶瓷艺术突破重围,迈向真正当代艺术的羁绊?总之瓷上绘画目前是独步天下的,稍微有点观念突破的几个艺术家,其作品的价格也是属于起步价阶段,比如陈光辉武者陶塑、赵兰涛的静思、甚至包括姚永康老师的世纪娃价格也不是很高。

另外笔者还注意到中国嘉德第2537号拍品李雨苍几何图案咖啡具一套七件,这是有完整实用意义的陶瓷,这个作品不是简单的瓷上装饰,其设计是作品的核心价值所在,而陶瓷设计也应该归属为陶瓷艺术,当下的许多工业商业设计已经彻头彻尾地与艺术联姻,已经分不出来设计与艺术的界限了,如果拍卖公司上拍这件作品是做一种符合这个趋势的尝试的话,笔者为这个尝试鼓掌!说明拍卖公司在市场研究与学术研究上是做了一些事情的。

传统的老一代大师没有精彩之作上拍,削弱拍卖质量

此次王锡良老师作品的撤拍延续了被诟病的拍卖公司春拍上忽略老一辈大师的做法,不但是没有征集到能够代表景德镇陶瓷艺术巅峰的王锡良老师的优秀作品,反而搞出来一个赝品拿来拍卖,最后被逼撤拍,实在是贻笑大方!为什么做了这么久的拍卖,前后四届了这个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呢?是学术上要标新立异另起炉灶?还是和艺术家沟通有问题?还是有其他利益集团在作祟?建立自己长远的友好艺术家团队,从“娃娃”抓起,这个都无可厚非,也可以理解,但是这个工作和老一代艺术家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同时推进,共生共存是不矛盾的!毕竟历史不可以忽视,也是不可以与之对抗的。景德镇传统的陶瓷艺术是现当代陶瓷艺术的基石与源泉,他们的意义非同小可,他们的成就有目共睹,一定有他们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现当代陶瓷艺术。

虚实相间的拍卖结果,一些年轻的学院老师做局明显,而其他一些成交正常。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