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艺术教育可有可无

石油大国轻视艺术事业

中东众多的阿拉伯国家因为石油资源富甲天下,由此财富创造出的艺术买家在世界上也不在少数,他们在拍卖场上屡屡出手,成为许多一流艺术品的追逐者,也制造了不少艺术品的价格纪录。然而,在盛产富翁的科威特,只有占人口极少数比例的人对于艺术和与之相关的其他事业感兴趣,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科威特艺术从业者人数之少,令当地学界颇感惊讶。产生这个可能性的原因就是,科威特人并没有把艺术当作一项严肃的职业,并认为不值得为之投入精力。但事实上,艺术教育理应成为衡量一个当代社会的标准之一。

一位在高等艺术学校从事艺术教学很多年的教师蒙娜认为,艺术在科威特从来就不是学生们主要认真对待的项目,在孩子们应该学习的科目中,艺术总是被视作容易对付的学科,其他教师都有优先权将自己的学科排在艺术课程的前面。在科威特,很少有艺术家受到当地的支持,他们的天才和技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压抑。蒙娜称,人们在艺术课堂上的创造力被无情剥夺。实际上,通过艺术教育,孩子们在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思考能力上的发展,能够帮助教育他们如何得到一些生活中他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同时,科威特大学建筑系一位教授直接表示,在科威特,艺术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他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艺术学校里缺少艺术方面的专家,没有办法使艺术项目成为他们学术环境中的核心,在任何的不切实际的教学大纲中,艺术总是作为一项可有可无的、对于其他学科补充的课程。事实说明,科威特本国出产的有前途的艺术家屈指可数,但在漫长的艺术史上,中东国家应该是一个富饶的艺术之地,人们应该关注那些在孤独中通过他们自己的经验正在努力的人。学者Al-Khattab 教授说,那些大学里的建筑系的教师,艺术和科学课程都是整体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为建筑学科的学习提供了更深入和更广阔的理解。更多的努力可以帮助真正的艺术概念在科威特的重归,它真正的意义和目的也理应受到真正的崇敬。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