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不能亵渎 收藏是责任担当
2009-09-14 13:55:22 来源:转载 已浏览次
9月9日,2009上海艺术博览会在上海世贸商城开幕。本届博览会展示面积达到2.4万平方米,来自美国、法国、德国、韩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120多家海内外画廊和机构在艺博会上集中展示了各类题材的国画、油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等作品。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第13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开幕前夕,记者有机会与收藏家郭庆祥先生面对面。他认为,收藏需要健康的思想。
收藏果实
身为大连玥宝斋斋主,郭庆祥在收藏这个奇异诡谲、变幻莫测的市场,摸爬滚打了16个春秋。在他收获的这份果实里,很多是旁人垂涎、羡慕,可望又不可及的。诸如徐悲鸿的《立马》、傅抱石的《龙盘虎踞今胜昔》、李可染的《漓江胜境图》、黄胄的《塞外风光》等。当代书画大家吴冠中的作品,被他收藏100多幅。中国近当代史上一些名家、大家,诸如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林风眠、刘海粟、潘天寿等人的作品也被他收获。
这几年,郭庆祥的名字在中国书画界如日中天。一方面因他这些少人媲美的成果,还因为他敢说敢为的率直性子。
担当责任
收藏为了什么?郭庆祥在初时一头扎进这个深海时,还只是两个字:喜欢。仰泳、蝶泳、蛙泳、自由泳……在这个大海里,学会各种招式的同时,他更体会作为一个收藏家,肩上所应承载的那份责任:灿烂的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文脉。一个负责任的收藏家,就应该通过收藏这个过程,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
“担当责任”需要勇气,也需要付出。“学术性收藏”,是郭庆祥要求自己,也是他在收藏界标明旗帜,反反复复提出的一个观点。
入行不久,郭庆祥就大规模收藏吴冠中的画。为什么?他不是先看到吴冠中的画,而是看到吴冠中的文章,了解他这个人,产生敬意后,才决定收藏的。这个“决策”不是盲目,是建立在学习、研究基础上的。
中国书画市场,虽然营运了多年,至今仍不成熟,赝品、假货,不仅出现在地摊、货架上,也出现在拍卖会场,甚至大型拍卖活动上,如何不卖、不买假货,没人可以帮你,惟一靠的是自己要在行,要不断学习。郭庆祥说,现在一些所谓专家的造诣还不如造假者深厚。有的人没多少学问,根本不懂;有的人知道一二,但不讲真话。尤其在一些国外艺术展中,喜欢把一些普通画家的作品,说成一流画家的一流作品,明明是一个二三流水平的展出,却要标榜为一流国际性展出。一些本应该对中国艺术发展担负主导地位的艺术机构,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甚至有机构连作品真假都还没断定,就急急忙忙买入、收藏,这些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在损害他人和国家利益同时,也损坏自己形象。
“艺术不能亵渎”
“学术性收藏”还有更宽泛的意义,即收藏真正经典的、优秀的、有学术价值的、代表民族文化水平的作品。
郭庆祥进而指出:10多年前,一些别有用心的所谓外国文化经纪人,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丑化中国人的画,甚至由他们提供样品,让中国画家画。他们在聚敛到一定数量后,开始商业化炒作,在市场上抛售。有些人从中嗅到了“商机”,跟着老外的指挥棒炒作,让中国人自己掏腰包去买。可悲艺术不再是艺术,而是一种为资本服务的工具。
收藏与投资
张功悫是与吴冠中同时代的画家,都是吴大羽先生的学生。中国画、西洋画;传统技法、现代表现,他都挥洒自如,得心应手,佳作连连。他的作品,意境开阔,内涵深刻,极富哲理,变化丰富,是中国画坛为数不多的现代派艺术大家。但是,长期来,他的独立思想,倔犟个性,不为时代融入,不被人赏识,被排除在主流艺术外,但老先生从来没有放弃,不断追求。郭庆祥在10多年前就研究和收藏张功悫的作品,这么多年来从未间断。现在,张功悫这个名字和他的作品被人们誉为“中国美术史上一个难能可贵的坐标”。
作为收藏家的责任:为社会发现真正的艺术家,为社会提供优秀的艺术作品。
“一个有责任感的收藏家不应该只是纯粹的投资者,更不应该是一个投机者。”郭庆祥说。收藏需要知识,需要思想,需要精神,也需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后盾。
郭庆祥不回避“赚钱”这两个字。在这方面,郭庆祥有很多引以为豪的故事。一件作品,他在拍卖行以20万元拍来,后来以400万元拍出。他说,收藏当然要赚钱,赚了钱才能更好地收藏,因此要买进,也要卖出。
当然,也有失手时,他举例,曾经有机会他可以以100万元购得李可染的一幅作品,他放弃了,结果没几个月,这幅作品在拍卖会拍得400多万元。郭庆祥说,这个行业没有天才。这个时候,作为收藏家不能气馁,更不应该放弃。吃亏是福,要把它转为经验。投资艺术品,不是一种伴着高风险的投机行为,是一个承载社会变迁、历史延续、文化传承的高知识、高智商、高品位的事业。
9月9日,第13届上海艺术博览会揭开面纱。郭庆祥送来吴冠中的墨彩《流逝》《韶山》,张功悫的油画《泉水》《天水一色》《雪山》《姿态》,龙瑞的水墨《积水紫山深》,石齐的墨彩《飞雪迎春》等作品参展。《韶山》是吴冠中惟一的“红色题材”作品。张功悫有6幅作品与公众见面。
责任编辑:maggie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