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投资 艺术永远比金钱重要

投资艺术品,目前有一种呼声很高的看法,称艺术品为第一流的投资。支持这一论调的原因有三:一、其价值如黄金,世界公认且流通。二、增值率高,最具保值效益。三、培养爱好艺术的情趣,提高生活品位。正因如此,才会有那么多人入市投资。这种心态好比股票投资,但两者仍有不同。

股票在中国大陆的出现与发展,断断续续已有了上百年的历史,而上世纪末,改革开放带来的沪深股票市场,让人们充分体验到了股海沉浮的悲喜。价值发现也好,资产重组也好,一幕幕财富神话的产生与破灭,让中国大陆的几千万股民与基民不同程度地了解了投资与投机的真谛。

就目前的艺术品市场而言,如果还有人再鼓吹中国绘画是挂在墙上的股票,你可以让他看一看当年曾一度火爆的股票今可安在;而香港股票市场中的仙股,也会让人看后心有余悸。

很显然,中国大陆的艺术品市场出现与发展要落后于股票市场。当股票市场经历了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后,绘画艺术品收藏投资市场还沉浸在开放初期的冲动狂热中。人们被压抑了四十多年的对财富文化的憧憬,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强大的惯性推着艺术品跨越了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大陆展现出一道收藏不败的靓丽风景。

2003年以后,大陆的艺术品市场突然爆发,丝毫不逊于当年股票市场中做多中国的情势。尽管股票市场中的金股只是紫光一闪,但绘画艺术品市场中出现的天价拍品,却一浪高过一浪。

1994年,大陆拍卖市场出现了两幅上百万元的绘画作品,当时令人激动不已。十年之后,上百万元的绘画拍品比比皆是,能吸引眼球的只有上千万元的天价拍品,人们真正理解到了钱不是钱的名言真理。业内资深人士曾经对一幅以千万元成交的绘画作品做了计算,如果把成交价兑成百元大钞平铺在这幅技法平平的名人字画上,它的厚度将超过十厘米,难道这就能说明我们民族的艺术价值吗?

文化艺术本应启迪人们的心智,净化人们的心灵,却被错误地当成了投资工具。在一浪高过一浪的竞价过程中,艺术价值逐渐在消失,文化家园逐渐在没落,画家良心逐渐在泯灭。

2005年,艺术品市场中的泡沫最终在秋季拍卖中破裂了,这无疑是给弄潮儿们上了一堂免费的风险教育课。在经历过2006年的另一波小高峰后,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2009年,已经不再续写2004年、2005年以来创下的神话。根据2005年末2006年初的统计数字,当时中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达七千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年交易额近两百亿元,与股票投资相类似的是,参与人员和成交额还在以每年一至两成的速度递增。但对全民参与热潮可能患上的虚火,业内一直有所担忧。

回望昔日市场辉煌,目前总体价格已经下跌了30%,艺术品市场已经失去了资金洼地的优势。狂热后的市场,往往会带给我们一双慧眼,让人们从艺术和市场的双重价值方面来审视得失,总结经验。

一般而言,投资艺术品的风险有以下几项:首先,赝品劣作风险;其次,非人力可抗的风险;第三,保存运输风险;第四,通货膨胀风险;第五,潮流转变风险;第六,不可预见风险。以上这些风险尤以第一、四、五项最为严重。艺术品投资,也是投资,投资就要获利,无利可获就是失败。但艺术品投资是一个应耐得下性子的投资,与股票有别。

其实,无论是收藏还是投资,都应把作品的艺术价值放在首位,发自内心地感受一幅画带来的美,这种快乐远比一只上蹿下跳的股票带给自己的感觉要舒适得多。我们不妨拿出资产的一小部分,买上一幅优秀的作品挂在墙上,让画中的美景时时给我们的心情分红,而不是让资本侵蚀了这份快乐。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