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火车站150万元名家字画被掉包 乘客识破赝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被追回的名家字画  通讯员 周延民/摄

书法名家现场泼墨,装裱后挂于大厅。如果不是一位特殊的乘客,至今也不会有人知道这些画是假的。究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谁把画掉了包呢?

郑州铁路警方秘密调查5个月,将实施掉包的夫妇抓获,把总价值150多万元的字画作品追回。

8月11日,三位书画名家的作品被重新挂到郑州火车站VIP候车室。

案情

乘客识破赝品字画“真面目”

2000年郑州火车站改建后重新投入使用,为庆贺,邀请全国著名的书画家现场挥毫泼墨,这些名家们的作品装裱后,挂在VIP候车室,供过往乘客欣赏。

如果不是一位特殊的乘客,至今也没人知道这些画被人掉包了。

今年3月初,河南省书法协会会员吴先生在郑州火车站贵宾室候车时,对挂在候车室的作品开始逐个鉴赏。

经过仔细辨认,吴先生发现,张海所作《沁园春·雪》、李刚田所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两幅书法作品及张复兴所作《西山拾翠》国画是赝品。

吴先生很纳闷,VIP候车室挂的书画作品,除这三幅外都是真迹,为啥就这三幅是赝品呢?反复思虑后,吴先生将此事告诉了一位在郑州铁路局工作的朋友。

很快,这则消息反馈到郑州火车站。为慎重起见,郑州火车站找到专业机构,将上述三幅作品送去鉴定。经过鉴定,上述三幅作品确系临摹品,初步估价,三幅作品真迹,目前市场价在150万元左右。

鉴定结果出来后,郑州铁路公安处成立专案组,抽调精干力量全力侦破。

排查

排除内部人员作案的可能

字画作品是2000年,多位书法家现场所作,装裱后悬挂于贵宾室墙上,排除了原来挂上的作品就是赝品的可能。

郑州火车站贵宾室是持软卧车票旅客候车的地方,24小时有人值守,犯罪分子不可能在众目睽睽下盗走三幅字画作品。经了解,郑州火车站贵宾室在2008年11月进行过装修,一个多月后重新投入使用。

而装修期间,三幅字画作品被送到郑州古玩城“徽文轩”字画行重新装裱。三个星期后送回,然后存放在火车站贵宾室储物间,贵宾室装修完毕后,重新挂到墙上。

三幅字画作品离开贵宾室墙壁后,会不会被掉包?专案组民警首先对郑州火车站接触字画的人盘查,看是否存在监守自盗和内外勾结情况。

经了解,三幅字画作品的装裱工作由郑州火车站设备科张某负责。因其不懂字画装裱,在黄某介绍下,三幅字画送到郑州古玩城马某、黄某夫妇开的“徽文轩”字画行装裱。

字画几经转手,接触人员众多,到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经了解,郑州火车站设备科张某亲自将三幅字画作品交给了黄某,装裱后,黄某亲自将三幅作品交给他。而后,三幅作品就放到贵宾室存放,而贵宾室实行的四班倒工作制度,24小时有人值守,从未发现异常情况。

经细致调查,基本排除郑州火车站工作人员监守自盗和内外勾结作案的可能。

随着调查的深入,民警的目光聚焦到了“徽文轩”字画行老板马某(男,32岁,安徽省泾县黄村镇人)、黄某(女,36岁,福建省建宁县溪口镇人)夫妇身上。三幅字画临摹的水平相当高超,一般人是无法分辨出来的。而马某、黄某夫妇就以临摹国画而在业内小有名气。

他们会不会在装裱时做了手脚?

锁定

装裱行夫妇临摹作品掉包

民警推测,如果被盗字画中的国画作品由马某、黄某夫妇亲自临摹,那么他们还必须得找人临摹另外两幅书法作品,找到临摹书画作品的人,案件就可以突破了。

经过长达数月对郑州古玩市场的细致摸排,专案组发现,市场上专业临摹书画的有100多人。逐一与这些人接触,侧重了解擅长张海、李刚田书法并在圈子里小有名气的人员,又从中摸排出30余人。

河南省书法协会根据对临摹品的分析研究,帮助专案组把临摹名单缩减为6人。

为了防止引起犯罪分子的猜疑,办案人员以普通顾客身份、按照每幅400元至500元不等的市场价格,分别向这6个人求购张海、李刚田书法的临摹品,然后与郑州火车站的赝品一起送往河南省某司法鉴定中心进行鉴定。

经鉴定,挂在郑州火车站的书画系赵某临摹品。8月1日,专案组秘密传唤赵某。

经赵某辨认,悬挂于郑州火车站贵宾室的张海所作《沁园春·雪》、李刚田所作《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两幅书法作品的确是他临摹。

8月1日,专案组依法传唤了马某、黄某夫妇。开始,两人并不承认掉包,当公安机关出示相关证据,又经过十几小时的较量,二人终于低头认罪。

2008年11月份,三幅字画被送到“徽文轩”字画行时,两人一看是名家的真迹,价值很高,且懂字画的人不多,遂决定找人临摹,然后将真迹掉包。马某、黄某亲自动手临摹国画作品,而把临摹另两幅书法作品的任务交由与自己交情不错的赵某。

临摹作品完成后,马某、黄某二人认真进行了装裱,然后将其送回郑州火车站贵宾室,交给郑州火车站设备科的张某。

8月3日17时,民警从马某父亲家中找到三幅字画的真迹,目前,二人已被拘留。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