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收藏:一个待挖掘金矿 明清善本有潜力

读书人爱书,以读书为乐,但书痴书迷不但爱读书,更爱书这个东西。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如今,一本绝版的书,一本经历过时代风霜的书,或是一部著书人的真迹手稿,已成为承载着深厚情感的艺术珍品,甚至价值更胜过黄金。

不久前,50多家国外古书商无惧金融海啸的影响,云集香港参加第二届香港国际古书展。这无疑是向人们传达一个信息:中国古书收藏市场具有令人憧憬的前景。

去年古书拍卖总额近两亿

北京德宝国际拍卖公司总经理陈东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国内古书收藏市场近年来一直在持续加温,从十年前中国书店开始拍卖古籍以来,国内的古籍善本市场交易曲线始终保持上扬趋势,成交量和成交价一直不断突破。2008年我国古书全年拍卖总额达1.5亿-1.8亿元。还有专家预言古籍价格“10年内不会下跌”。即使是金融危机来袭,对于古书收藏市场的影响也不大。

陈东说,中国文人历来有藏书的传统。我国的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古书收藏具有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但由于文革的影响,古书收藏几乎中断,无人问津。作为人们收藏中国古书主要来源的古籍书店,在全国各地也都陆续停业。但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古书收藏市场重新开始热起来。作为一个刚刚兴起的收藏市场,目前的古书价格较低,升值潜力巨大。陈东说,现在的古书至少还有5-10倍的升值空间,越来越多的人视它为一项良好的投资手段。

据陈东介绍,去年以来我国各古书拍卖市场业绩均创历史新高。他说,经北京德宝拍卖的一本81页的宋版书《南岳稿》,以440万元的高价成交,每页书稿真正是贵比黄金(217,2.93,1.37%)。同时,历官刻本《资治通鉴纲目》以57.2万元成交,创下明清刻本古籍的交易新高。中国书店拍卖的清道光泥活字本《校补金石例》也以54万元人民币成交。

泡沫较少还算一片净土

陈东说,古书投资由于有大量公藏机构加盟,投资者的文化造诣较高,再加上古籍文献有其特殊的传统印刷方式和纸张载体形式,因此与其他艺术品收藏市场相比,古籍市场将大量浮躁的散户排除在外,市场运行要健康得多,泡沫也很少,可以算得上是一片净土。

据了解,目前我国市场上古书的来源渠道并不多。由于古书的价格存在不确定性,一般古书店因为不好操作都纷纷停业,现在经营古书的主要有中国书店和上海博古斋。同时,如德宝等一些大型的拍卖行也加入其中。由于渠道较单一,再加之我国的古籍制作很严谨,许多书籍都可根据书目题跋进行考证,可以把书的身份确定得很清楚,所以假古书出现的可能性会比较少,因而投资也会相对稳定可靠。以前一些有实力的收藏家主要是进行字画收藏,如今不少纷纷转为收藏古书。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