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收藏市场走出谷底 紫砂最近热度渐涨(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清代古壶到当代名壶 嘉德春拍再推紫砂菁英(图)

近年来,紫砂壶收藏市场已走出谷底,现在是投资的最好时机。

这两天,厦门公园东门附近的陶醉轩里很热闹,请来了宜兴的紫砂壶制作师傅范国琴现场制作,不但创造了厦门乃至福建之首,而且引来了不少投资者的眼光。

范国琴师傅告诉记者,紫砂壶制造分为打泥片泥条、拍身筒、装嘴把、光身筒烧制等几个步骤,其中对紫砂壶价值影响最大的是紫砂的质量。

紫砂壶历来按人定价。明代名家名作可达到10万到15万元,清代名作也要5万到10万元。从投资角度看,产于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解放初期的壶价格不高但增值潜力很大,收藏人士王先生认为,它们一般由老艺人纯手工制作,品质优良,工艺规范,只要细心寻觅,可能会在不经意之间收集到精品。从价位看,千元左右的紫砂壶,最具有收藏价值和增值空间,太贵的怕把握不准,价低的壶增值速度有限。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