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市场暖意渐浓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红梅闹春》 雨花石

2009年以来,冷清了数年的国内奇石市场,出人意料地回暖。近期,江苏常州、陕西西安等许多城市陆续举办各类奇石展览,不仅观者增多,奇石成交也日益活跃。

以灵璧石为例,因灵璧石所具有天然的艺术性,其资源不可再生,因此具有很高的升值空间。存世的“老灵璧”多是体量巨大的园林景观,又多保存在如北京故宫、开封大相国寺等名胜之地,能够上市的“老灵璧”十分罕见,因而十分稀罕。曾有藏友十年前以几十元买进一件名为“妙笔生花”的小件灵璧石,在2009年春季以2万元的价格转让;至于一些体量更大、造型更好的灵璧石,从当初的几十元、几百元收进到今天几万元、几十万元转手,已不是什么新闻。但与海外市场相比,国内的奇石行情依然偏低,仍值得广大藏石爱好者关注。在古瓷字画拍卖会上,几十万元一件的拍品属中档品,而灵璧石、大化石、彩陶石中称得上特级孤品的,在拍卖会上一般也只能要价几十万元一方,有些十分珍贵的奇石拍品还常常流拍,可见真正的珍稀奇石价值尚未被市场完全接受。从目前的交易情况来看,不少早期低价买进的玩家收益都不错。在市场上,一块较好的直径几十厘米的灵璧石开价数百元;一块大小约一盒香烟的蓝铜矿晶体要价近千元;一块50厘米×30厘米完整山脉型的墨石要价千元以上;一块上好的贵州龙化石的价位也在数千元,其他造型奇特、质量特优的珍稀奇石市价则高达万元以上。

一些工薪阶层的收藏爱好者可多关注奇石收藏,它作为一种大众藏品,起步不高,低至几十元,很容易被普通人所接受。书画、瓷器等艺术品虽说价值高,但赝品太多,且造假手段也越来越高明;而奇石无赝品,即使有人工雕刻的痕迹也与天然效果有天壤之别,有经验的玩石者可直接凭肉眼辨认。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