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一棍子打死当代艺术

为了让传统的中国文化使西方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中国当代艺术家已经意识到重复或复制的结果只能是自我麻醉。推介和展示本土文化,不是简单地、一味地合盘端出历史的辉煌,而是要展示传统文化给我们当代人带来了什么启迪。正因如此,才得以构成西方人乃至西方艺术机构对中国传统艺术和中国当代艺术长久性的关注。

所谓“越学术的越有市场”,说明艺术品的收藏其前提是考究一件艺术品是否具有学术价值。反思历史和解读社会是艺术家必不可少的命题,沉重的反思历史和犀利的解读现实是基于对社会的负责和对艺术的尊重,其与恶搞、丑化不是一个概念。因此,在我们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艺术品市场时,要客观地看待当代艺术的多面性,我们在护持的同时不要忘了纠偏。不管从哪个层面来说:一、一个艺术品种其本身没有对与错,关键是要看具体的作品是高雅的还是庸俗的。二、作为当代人,我们需要当代艺术,因而我们无法回避当代艺术。

英国《独立报》2008年11月16日以《世界震惊中国艺术复兴》为题发布了一份最“好卖”的当代艺术家名单。这份名单是根据全球最大的拍卖数据网Artprice和法国安盛保险集团对2007年7月至2008年6月2900场拍卖会结果的统计分析之后作出的。

排名在前20位的艺术家中,有13人来自亚洲,其中有11位中国艺术家。十强中的前4位分别被西方艺术家杰夫·昆斯、吉恩·米切尔·巴斯奎特、达米尔·赫斯特和理查德·普林斯占去,亚洲艺术家占剩下的六席,其中5人来自中国,分别是张晓刚(第5)、曾梵志(第6)、岳敏君(第7)、王广义(第9)、刘晓东(第10)。日本艺术家村上隆位居第8。

《独立报》认为,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中国艺术在世界范围内令人震惊的伟大复兴,“亚洲艺术”已经狠狠摇撼了“西方艺术”在艺术市场上长达500年的统治地位。10年之内,“亚洲艺术”将与“西方艺术”比肩站立在全球艺术品市场。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