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代艺术市场的病态发展

理论上说,隶属于当代范畴的当代艺术市场,无论是艺术品的艺术性还是商业性,都应该具有较高的水准;无论是私人操作还是机构运作,都应该向着一个固定的方向稳步前进。但事实上在一个宏观的牢笼中,当代艺术市场如一个小牢笼,在不断地徘徊在死角的过程中碰壁,然后继续徘徊,始终得不到期许的发展。

一是艺术区。相当明显的例子便是北京的琉璃厂、798和宋庄,这些艺术区在人们的记忆中以及理想化的期望中,应该是一个艺术家聚集的地方。琉璃厂在清代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与进化。繁荣是因为那时候这个地方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以京派艺术家为核心,以全国各地画派画师为中坚力量的艺术家群成为当时全国艺术的主导。进化是因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琉璃厂成为规模宏大的艺术家群落和画廊群落,那种阵势是感人的,在封建王朝即将没落的当时,琉璃厂成为世外桃源般的艺术世界。而今天的琉璃厂却显得冷清,纯粹的商业画廊和商店式经营,使艺术家失去了安心创作的环境和氛围,于是以798和宋庄为代表的当代艺术区便发展起来。起步的时候,艺术家疯狂一般地玩艺术,搞行为,两耳不闻窗外事,颇有点安之若素的味道。但没发展几年,画家又被商业画廊和文化企业的展示点给挤出艺术区,当代的艺术区已经成为一个纯粹的俘虏,被金钱和诱惑所驱使的泡沫工厂。而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艺术区也随之兴建,竟显赫地打着商业的旗号,做艺术的生意。

二是拍卖行业。拍卖的本意是资本的一种竞买方式,无论是有形的资产,还是无形的精神符号,均可以因拍卖的形式达到与金钱交换的目的。而近年来我国艺术品拍卖行业已经呈热烈之势,以名家字画为代表的价格斜线一路抬高,即便是金融危机,然艺术品市场却按风不动。艺术品成了投资的标本,对于不谙世事的外行藏家来说,投资艺术品收藏显然是一种变相的赌博。在拍卖会上,飙升不断的天价,已经完全脱离了艺术品作为精神符号产品的实质意义,很难想象在若干年后这些有价格却无价值的东西是否将成为历史的垃圾。

三是艺术家。从庄子理论形成之时,艺术家已经明显地作为高雅生活的缔造者和享用者。但到了近代,艺术家发展成为一种职业,将艺术创作当成赚钱谋生的手段,且愈演愈烈,庞大的艺术家群,给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同时艺术家因生存所迫,而不得不将目标锁定在金钱上,用艺术换金钱成为艺术家的立身之本。艺术家在逐年增多,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超越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生活的需要,绝大多数艺术家成为失业者和待业者。于是艺术家使出浑身招数,多年来只见得有天价的拍品,而未曾见得有绝世的作品。艺术家本人进入了误区,艺术创作停滞不前,成为艺术市场低迷的一个重要因素。

若将艺术市场简单地归结为买和卖的话,那么当代艺术市场的病态发展,当归结为卖者的低质量生产和买者的无知和盲目选购。在这种情况下,当代艺术市场无疑会缓慢而疼痛发展,镇静剂也只能起到延缓伤痛的作用。要从根本上抑制,则需从思想上纠正艺术市场的潜规则,在实际操作中不乏使用强制手段规正市场与艺术品的关系。近年逐渐流行的艺术管理一词,并非是新兴的职业,也非是艺术市场的新型角色,而是协调市场关系的理念支撑,这也许便是由病态向健康转变的一个征兆吧。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