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张奇开:金融风暴有助艺术市场恢复理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梦想全球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隐藏在二十世纪的一场恋情》

1月10日晚7:30,上海,零下3摄氏度,寒气袭人,顶层画廊里却灯火通明、人流如织,为期两个月的《时空中的谜语——张奇开个展》正式在这里启动。

“国际新长征:红军穿越欧洲”

行为艺术轰动西方

早在1980年,作为发起人之一,张奇开就在重庆创办了当时中国最早的前卫艺术团体——野草画会。1980年1月8日,“野草·同仁画展”在重庆沙坪公园举行。1987年,张奇开去了日本,在那里呆了三年,然后带着惶惑的心情移居德国,十年间他拍过电影,也做过行为艺术,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张奇开花费7年时间策划的“国际新长征:红军穿越欧洲”的行为艺术活动。

在张奇开的画中

熊猫不再被动地沉思默想

就在此次上海个展之前,英国马保罗画廊特地在伦敦为他举办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华人艺术家个展。马保罗画廊是全球顶级的五大画廊之一,它曾代理经营过梵高、毕加索、马蒂斯、席勒、波洛克、罗斯科、马格利特、培根、弗洛伊德等艺术大师的作品,进入该画廊展出,也就意味着得到了西方主流艺术的认可。在张奇开之前,马保罗画廊签约过的中国画家只有陈逸飞一人,张奇开成为签约该画廊的第一位华人当代艺术家。

在伦敦个展上,张奇开展出了自己的最新作品《熊猫》系列,共16幅。《熊猫》系列也是此次顶层画廊个展的作品。

熊猫俨然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个文化图腾。和张奇开过去借用的动物不一样的是,熊猫不像其他动物那样在张奇开的画中被动地沉思默想,而是用人格化的姿态主动地去判断世界发生的事件。

据顶层画廊负责人姜汤介绍,张奇开此次个展的21幅《熊猫》系列油画,其中有12幅是从欧洲各大画廊借回,尚属国内首次亮相,其余9幅油画,在短短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内俱被预订一空。即使是在金融风暴没有侵扰时的艺术市场,这也是惊人的。不过,姜汤拒绝透露成交金额,他只是表示肯定达到了8位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对话张奇开:

“中国艺术市场仍然让人乐观”

记者:此次个展中全部作品的估价是多少?

张奇开:我不太清楚,这些是画廊负责的。我的作品价格并不高,也就100多万元吧。

记者:是市场运作没做好?

张奇开:作品太贵也不行,卖700万元、800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谁来买你的,市场不可能维持持续的高价。上千万元的作品肯定还是有,像张晓刚、方力钧、王广义等,他们已经在中国美术史上取得很高的位置,因为他们的艺术代表了那个时代。

记者:价格炒作是否会伤害到艺术的价值?

张奇开:人类的哪一种行为不是炒作,有人愿意去买,再怎么去卖,只要没犯法我认为就合理。当前金融风暴的冲击有助于市场恢复理性,中国的艺术市场仍然让人乐观。波洛克的画现在已经拍出1.4亿美元的价格,他是美国最重要的代表之一,那中国现在最重要的代表呢,价格与之还差10多倍。如果西方的这个价格是真的话,那么就可以相信,中国艺术的价格还有上升的空间。到一定阶段,艺术品在保持艺术价值的同时也将成为财富的象征,不过,没闲钱你就不要投资艺术品。

记者:是什么原因促使你在离开中国15年后决定回来发展呢?

张奇开:因素很多,但我想最重要的是两个方面:首先,我是中国人,我的成长经验迫使我无论如何都会对中国文化的归宿和认同有强烈的渴求。国外再好,我们也永远无法介入和适应,它和我们这些迟到的移居者没有关系,是不属于我们的,而中国和我们有一种文化血脉的联系。何况现在的中国正在超速改观,中国艺术家在创作环境上已经有相当的自由度了。而且对我来说,我极其厌倦再生活在一个外语环境中,由于我酷爱汉语文字,国外对我来说是一个语言牢笼。

我从1996年开始就经常回国,1999年在成都做了个展,2000年在四川美术学院也做过个展,2002年后,我逐渐就把重心转移到了国内。实在地说,到2005年为止,我在中国没有卖过一张画,所以中国吸引我的并不是市场,而是一种精神上的依恋。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