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本国宝级抗日日记原稿 见证日军侵略潮的年代
16本抗日日记日前惊现汕头。这是一位亲眼见证日寇侵略潮汕的潮籍青年教师,在风云激荡的年代冒着生命危险写下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鉴宝专家蒋文光教授对其进行鉴定时指出:“日记具备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的资格,对潮汕抗日战争历史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从这个意义来说可称为无价之宝。”
昨天下午,记者在澄海收藏家张美生家中见到这16本珍贵的日记。日记为手写原稿,作者是一位毕业于韩山师范学院的潮籍罗姓青年教师,时间跨度8年,记录了自1938年7月29日至1945年1月1日间,罗老师在潮汕地区工作生活的所见所闻,约五六十万字。其时正值8年抗战,日寇在潮汕犯下的滔天罪行、潮汕人民在沦陷期的悲惨生活、潮汕军民英勇抵抗日军的情景和故事均在他的笔下一一呈现,时间脉络清晰,记叙栩栩如生,可以说就是一部潮汕抗战日记。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时间洗礼,日记纸张均已泛黄。打开翻阅,惊风泣雨的历史如在眼前。身为青抗会会员,罗老师满腔热血、心系战局,在日记中分析潮汕被日寇进攻的可能性、敌人进攻的各种情形,列举如何应对的策略。他沉痛记叙潮汕沦陷当日的所见所闻,以激昂之笔写下自己创作的抗日歌曲:“同胞们,快奋起,拼一命,干到底!中华民族已到生死存亡的关头,只有坚决牺牲,抗战到底!”
收藏者张美生得到日记属机缘巧合。他六七年前去看几本书册,发现日记后就被深深吸引,随后一年四处打听苦寻,逐渐集到了16本。“每找到一本,我带回后就迫不及待翻读,有时看到凌晨两三点,眼睛看得发疼,敷了冷水继续看,阅读时悲痛、伤心、热血沸腾,百感交集。”张美生说,从日记中获悉,罗老师当年制作飞机、大炮模型在课堂进行抗日教育,带领学生们为抗日募捐;在生计发愁、白色恐怖笼罩的情况下,他仍冒着生命危险真实记录历史,“这种爱国热情和巨大勇气让我十分感动。”
专家高度评价这部反映潮汕抗战的民间日记,鉴宝专家蒋文光表示:“在现在的国家博物馆中也难找到这样一部反映八年抗战的日记,可以说是孤本。”据介绍,2007年,一部记录了两个月日军侵华历史的《镇江沦陷记》手抄稿曾在北京拍出120万元的天价。现在,有关人士也对日记进行联系估价。张美生向记者表示,无论如何,自己会尽力将日记留在潮汕,“它可以帮助我们永远记住历史。”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