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不开的话题:两级市场平衡发展

陈佩秋的《冬日锻炼》。但愿艺术产业也能在这个冬天锻炼筋骨,安然越冬。
过去的2008年,注定是艺术市场的多事之秋。在这一年里,“艺术市场的冬天”终于来临:金融海啸促使艺术投资者对投资战略做出重大调整,缺少资金护盘的中国当代艺术纷纷遭遇流拍,无力领涨中国艺术的市场行情。一级市场的画廊经营困难,北京798艺术区出现画廊倒闭潮;二级市场上,拍品难于征集,秋拍推迟,成交额较之春拍大幅缩水……
艺术市场的冬天来了
从2006年起,当代艺术市场出现所谓的“井喷”行情,中国当代艺术以平均每三个月翻一番的增值速度狂飙突进。直到2008年初,尽管“市场已到拐点”的言论频频见诸报端,但单就市场表现而言,这种说法虽信而无征。
2008年4月9日,刚刚在3月的纽约苏富比春拍中遭遇“倒春寒”的中国当代艺术,小事休整之后再战香港春拍,竟然创下苏富比纪录,取得了4.3亿港元的中国艺术拍卖成交额。这一结果让不少业内人士大跌眼镜,议者以为即便在国际金融资本抛售套现的大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依然表现出了良好的抗跌性。
不过,还是有明眼人道破天机: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既有国际盘,也有国内盘,并不完全依靠境外资本,华人资本的能力也很强。当代艺术在香港春拍中收复失地,主要是中国和东南亚买家出手托市的结果。
以总成交额1.3亿港元、件数成交率90.7%、金额成交率97%高调表现博得世人瞩目的“仕丹莱——重要当代中国艺术珍藏”专场拍卖印证了这一点:成交额名列前十的作品中,5件作品由来自我国港台地区的藏家收藏,两件由西方藏家收藏,两件由华人藏家收藏,还有一件由印度尼西亚藏家收藏。
还没等到秋拍,5月份,著名艺评人朱其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当代艺术是否已经到了拐点?》、《中国当代艺术“谎言共同体”》等文,指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存在“天价作局”。朱其大胆预言,就在2008年,中国当代艺术会完成对资本市场的第一轮整合。
接下来的一切仿佛被他不幸言中。
10月初,香港苏富比秋拍惨淡落幕。300件中国当代及20世纪艺术作品,108件流标。方力钧、岳敏君、曾梵志3位当代艺术领军人物的5件作品全部流拍。
12月初,同样被视为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风向标的香港佳士得正式收官,缩水50%的成交额让人触目惊心:春拍以创纪录的22.84亿港元报收,秋拍却只有区区11.3亿港元入账。
冬天来了。当代艺术之花,凋零在市场寒潮中。
在寒潮中颤栗的不仅仅是二级市场。北京、上海、广州的画廊纷纷告急,北京798艺术区更是出现了画廊倒闭潮。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客流不畅、市场萎缩是导致画廊经营不善的最新动因。
拍卖公司高开低走,代表了整个市场行情的走向。
拍卖公司一家独大局面未改变
今天的拍卖行业,就在中国艺术市场中占据了这样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牵一发而动全身。
2008年上半年,中国拍卖市场的成交总额高达115.75亿元。秋拍虽然不利,但有上半年打底,拍卖市场的规模突破150亿元应该不成问题。相形之下,画廊的成交量就要寒窘得多。
按照国际惯例,还没有在美术史上确立地位的艺术家,其作品要在画廊中沉淀一段时间,得到市场的肯定后才能通过藏家进入拍卖行。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画廊的市场规模应该非常可观。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一、二级市场之间不应发生直接的业务往来;画廊和拍卖公司之间,功能互补而不会趋同、利益共享却不会交叉,两者之间是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不过在中国,拍卖公司主导着艺术市场的行情涨跌,一拍以兴,一拍以废;画廊的发展相对滞后,在市场的开拓上无力同拍卖行抗衡。
在西方国家比较成熟的艺术品价格形成机制中,市场各方,包括作为购买者的买家、供应者的卖家和作为中介机构的拍卖公司、画廊,拥有平等的定价机会。但中国艺术市场的定价体系远未成熟,无论买家还是卖家,同作为中介机构的拍卖公司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一件拍品的真伪优劣、价值几何,买家和卖家事实上都没有多少发言权。
由此才会出现一系列的市场乱象:艺术市场各方都在围绕拍卖公司运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公布的《2007年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发展报告》指出,有的画廊放弃独立经营模式,急功近利地与拍卖公司“联姻”,把代理画家的作品大批送到拍卖公司。中央美术学院皮力就在电视访谈中痛斥这种现象:也只有在中国,画廊才敢和拍卖公司坐在一起吃饭。
画廊做得,画家就做不得?某些懂得自我包装和推销的画家,也会越过画廊,“跳级”进入二级市场;而有的拍卖公司出于增加拍品数量的考虑,也会以大幅降低佣金的方式吸引画家与之秘密订约。二者一拍即合。
作为市场博弈中的对立面,买家也在唯拍卖行马首是瞻。不少买家表示,之所以不去画廊直奔拍卖公司,就是想请拍卖公司的专家们“掌掌眼”。国民艺术教育的相对薄弱,导致很多人对自己的艺术鉴赏力心存疑虑;这促成了拍卖公司在定价的问题上一锤定音的局面。
在一个以拍卖的增值效应为金科玉律的市场上,作为轴心的拍卖公司做得又怎么样呢?成交额不容乐观之外,还有大面积的流拍。市场分析人士Julia Wang认为,只要产品足够好,一级市场其实并不惧怕经济萧条;但如果拍卖公司不能保证较高的拍卖成功率,25%到35%的拍卖佣金就会对拍品征集构成极大的障碍。
买家苏敏罗在今年夏天状告北京翰海拍卖公司,因为她在翰海拍到的《池塘》经画家吴冠中本人鉴定为赝品。法院最终判定苏敏罗败诉,因为翰海方面援引的“免责条款”有效。此事给所有买家敲响了警钟,不是所有的拍品都是真迹。
当艺术市场已经风光不再,当拍卖公司对拍品“恕不保真”,当送拍未必能够成交,却一定要支付高额佣金,买家和卖家还会捧场吗?
走过春天的艺术市场,会有新一轮的盘整;在这轮盘整中谁会获得发展的契机?两级市场发展失衡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