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皓良:真正的收藏家迎来了好时机

《海上雅集》大型精品古董拍卖会,通过两场拍卖就已经在行业内引起了关注,,久违的火爆场面,和对传统拍卖图录的全新改革,让我们看到《海上雅集》创始人孙皓良先生的创意和用心,让我们也感到《海上雅集》不仅仅是一场拍卖会,同时也是建立一个有上海特色的文化品牌,此次恰逢孙皓良先生在上海雅昌制作印刷即将在09年1月7日举办的《海上雅集》第3届大型精品古董拍卖会的拍卖图录期间,雅昌艺术网对他进行了采访。
问:在现今世界金融寒冬的情况下的艺术品市场,您觉得有影响吗?
真正的藏家迎来了好时机
孙皓良:经济寒冬的到来,对拍卖公司来讲确实压力不小,因为古董投资和收藏本来就是奢侈品的投资,人们有了闲钱才会去搞古玩收藏,现在大家经济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自然会谨慎的对待这一消费。
但我们如果从另一个方面来分析市场的话,未尝不可是投资古玩的好时机。众所周之,在2003年到2006年间,古董艺术品价格飞速上涨,有人曾经说:“炒股票不如炒古玩”。许多艺术品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价格水分和泡沫,,导致藏家和买家都迷失了方向,什么古董可以投资,什么古董涨幅快,什么古董艺术造诣高,在那个时间里已经无法辨别了,滥竽充数的艺术品依然成交火爆。
然而时过境迁,金融风暴的到来使得艺术品市场中的价格水分被彻底挤干,优劣的艺术品被拉开差距。真正的收藏家不妨擦亮眼睛,看一下自己收藏和喜爱的藏品在这次经济危机时是否价格依然坚挺,同时也能辨别一下自己的收藏方向是否正确,调整藏品和调整心态,是真正收藏家目前需要做的事情。
问:在这个敏感时期里您觉得应该怎样去调整,同时这次征集拍品方面又做了哪些调整?
为客户寻找来源可靠的拍品
孙皓良:确实,全球金融危机对每个行业都会带来影响,这就需要我们更加专业,更加敬业,尤其在拍品的来源和质量上要求更加慎重,为客户把好关。因为今年秋拍中,香港佳士得“‘千文万华’李氏家族珍藏漆器专场”和上海工美拍卖的“唐云旧藏专场”拍卖会的大获成功中告诉我们,来源可靠的同一藏家旧藏的拍卖品,由于背景详实,依然是市场的宠儿。
在当今鱼目混珠的艺术品市场中,人们越来越注重藏品的来源,所以我们也针对这一情况,在这次秋拍中征集了数位上海和外省市的老藏家旧藏的拍品,让买家买的放心,藏的安心,同时我们也尽可能多的去查阅拍品信息,比如拍品是否有过出版,记录,曾经谁收藏过,同类藏品在拍卖会上的成交记录等等,道理很简单:客户花钱在在你的拍卖会上消费,说明他信任你,那么你也要对得起他, 你的每一份用心,客户都会看在眼里的。
问:听说您这次征集到几位老藏家旧藏,其中有什么值得推荐给广大藏家的吗?
品类齐全,初次露面
孙皓良:在陋室藏珍的拍卖册中,我们选取了三位老藏家旧藏;残粒园主人,苏州著名书画家吴待秋先生极其丈李嘉福先生旧藏的一批文房雅玩有幸上拍。一件“明 沉香木雕卧狮文镇”造型为典型明代造型,历经长年盘养,木质依然红润,香气怡人,非常少见。旧沉香工艺品在近几年价格稳步上升,这次在经历危机中,北京数家拍卖公司的旧沉香木雕制品,价格依然坚挺。此外“清 象牙随形水盂”,“清 黄杨木雕如意”等都是取天然美材,随形为器,略加归置,巧做天成,可见前辈藏家们独特的收藏品味和极高的审美情趣。
岁月留痕——隐香楼”藏文房竹器板块选取了隐香楼主人精心保存珍藏下来的竹雕和文房雅玩,其父子两代自抗战胜利后,每每闲暇,浏览于各地厂肆之间,作品虽无鼎彝之古,金银之奢,但件件内涵深邃,玩味颇佳,尤其数十年如一日的精心呵护,大部分竹器保存状况极佳,没有丝毫开裂变形,虫蛀蚁食,从其所藏的“清 周芷岩制早春图笔筒” “清 方洁制庭院雅集图笔筒”的品貌全美中可见一斑。
品茗墨香——“穹远楼”主人(来楚生弟子)珍藏文房清供板块是自春拍获得成功后,其主人张先生择其所储,再飨藏家,将其多年珍藏的两套宫廷御墨和各式名家制墨,鼎力相助,其中“清乾隆 御制五彩套墨连黑漆描金匣”和“清乾隆 御制双鹤斋八景图套墨”保存极其完好,彩墨依然鲜艳欲滴,工料俱佳,极为难得。
《海上雅集》“礼仪陈设”部分中,三件清代乾隆年间制作的白玉制品“清乾隆 白玉雕五蝠捧寿盖盒”“清乾隆 白玉雕辈辈得子摆件”“清乾隆 白玉雕和合二仙摆件”都是取大块和阗羊脂白玉籽料整挖雕刻,在同类玉雕中,能达到如此白度,雕工,大小和包浆的极为少见,是乾隆时期典型宫廷造办处玉雕工艺的代表作品。是当年文革查抄文物清单中落实政策发还的,仍然留有查抄标签,更显来源可靠。当年亲身经历文革退还查抄文物的原上海文物商店经理,现上海鸿海拍卖公司顾问,朱力先生至今对这几件玉雕仍然记忆犹新,并特意撰写了赏析文章。
“石中皇帝”的田黄印章历来备受藏家推崇,《海上雅集》书斋长物专场上,一位沪上老藏家将平生所储田黄中四枚清代田黄印章鼎立相助,其中一枚“清 田黄雕兽钮方章”材料硕大,方切规整,雕瑞兽钮,通体色泽纯净红润,方章石材满布菊囊纹,特征明显,重83克,且毫无绺裂,极为稀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