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胜劣汰的拐点:7掌门谈“海啸”下的书画市场

花鸟画画家周彦生作品

国画大师齐白石作品

上乘的作品刺激行市?“买画”还是“买人”?收藏本土还是外地?艺术市场开始抄底?现在更是“该出手”的时候?

当“金融海啸”成为今年下半年人们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当股市持续低迷、楼市严重缩水,投资者们的信心一天比一天谨慎的时候,不少投资者的眼光转而投向关注度渐高、甚至被称为“第三新兴投资领域”的艺术品市场。但是对于某些转向艺术品投资的“初哥”,他们看到和听到的可能是狼烟四起的局势,因而倍感艰难、踟蹰难下;而曾在艺术品市场游刃有余的“老大们”,对于金融海啸之烈,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水深火热。那么究竟艺术品市场的真实现状如何?广东几大拍卖公司和画廊的负责人日前在广州聚会,与本报记者进行探讨。

机遇与挑战并存

广州日报:金融海啸之后,我们听到了很多艺术品市场成交额低以及“流拍”等消息,各位能不能谈谈金融海啸之后市场的真实状况究竟如何?

海生:不可否认,以前的艺术品市场尤其是当代艺术品市场存在泡沫现象,而现在的金融危机正好可以挤挤这些泡沫。现在的状况是,被称为投资“老大”的股市疲软,作为“老二”的楼市缩水,但是作为“老三”的艺术品市场受到的影响却不大,至少在广州不大。我觉得,如果行家足够精明,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新一轮的购买时机已经到来。

何伟才:金融海啸对艺术拍卖市场影响不是很大,这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第一、艺术收藏品在国内经济总量中占的比例很小,对于其他需要资金投入的行业来讲,资金流量缺乏对它造成的影响并不会很大;第二、金融海啸造成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外贸、三来一补行业和制造业,这部分企业主和企业从来就不是收藏拍卖业的客户对象,因此他们的困境并不能造成收藏拍卖业的实际困境,只是会对收藏家造成心理影响;第三、收藏拍卖的客户在国内来讲,主要是喜欢中国文化的一批人,一直玩的是心态,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而这部分人一直与民生经济是比较遥远的,因此经济波浪的影响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小的;第四、这次金融海啸在某种意义来说,代表的是美国经济的衰落,但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和中国文化的契机。

“保真”经营,坚挺名家,寻找市场突破口

广州日报:面对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我们艺术品市场的卖家们有什么良策?突破口会不会大家都“斗便宜”,然后在此筑一个市场底部,为买家们创造购买的又一春?

李红岩:现在大家最重要的是能耐得住寂寞,买家是天平的另一端,我们要把他们的信心快速培养起来,我觉得盲目把艺术品的价格下压不是正道,要杀出一条血路,还是要在艰难中前进,进行“保真”经营,你对自己的东西有信心,买家对你也就有信心,经济呈颓势时更会选择你作为保值之道。

机遇与挑战并存

广州日报:金融海啸之后,我们听到了很多艺术品市场成交额低以及“流拍”等消息,各位能不能谈谈金融海啸之后市场的真实状况究竟如何?

海生:不可否认,以前的艺术品市场尤其是当代艺术品市场存在泡沫现象,而现在的金融危机正好可以挤挤这些泡沫。现在的状况是,被称为投资“老大”的股市疲软,作为“老二”的楼市缩水,但是作为“老三”的艺术品市场受到的影响却不大,至少在广州不大。我觉得,如果行家足够精明,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新一轮的购买时机已经到来。

何伟才:金融海啸对艺术拍卖市场影响不是很大,这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第一、艺术收藏品在国内经济总量中占的比例很小,对于其他需要资金投入的行业来讲,资金流量缺乏对它造成的影响并不会很大;第二、金融海啸造成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外贸、三来一补行业和制造业,这部分企业主和企业从来就不是收藏拍卖业的客户对象,因此他们的困境并不能造成收藏拍卖业的实际困境,只是会对收藏家造成心理影响;第三、收藏拍卖的客户在国内来讲,主要是喜欢中国文化的一批人,一直玩的是心态,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而这部分人一直与民生经济是比较遥远的,因此经济波浪的影响对他们来说是比较小的;第四、这次金融海啸在某种意义来说,代表的是美国经济的衰落,但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和中国文化的契机。

“保真”经营,坚挺名家,寻找市场突破口

广州日报:面对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我们艺术品市场的卖家们有什么良策?突破口会不会大家都“斗便宜”,然后在此筑一个市场底部,为买家们创造购买的又一春?

李红岩:现在大家最重要的是能耐得住寂寞,买家是天平的另一端,我们要把他们的信心快速培养起来,我觉得盲目把艺术品的价格下压不是正道,要杀出一条血路,还是要在艰难中前进,进行“保真”经营,你对自己的东西有信心,买家对你也就有信心,经济呈颓势时更会选择你作为保值之道。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