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艺术品拍卖市场何时能“火”起来?

拍卖业在我国是一项新兴行业。近年来我省拍卖业领域不断拓宽,
成交额快速增长,从1994年的5亿元增长到去年的45亿元,实现利润
上千万元,同比增长155.8%。但总体来看,我省历史积淀深厚,文
化文物艺术品资源丰富,拍卖成交情况还不尽如人意,去年全国文化
艺术品拍卖占成交总额的4.29%,我省仅为0.62%。
               市场现状
    去年11月,北京嘉德公司秋季拍卖会推出各门类精品5600余件,
其中仅900件中国书画预估价值就超过人民币2亿元。由西安6家拍卖
行联合举办的“陕西07秋季文化艺术品拍卖会”,198件拍品成交总
值仅为1699多万元。相比之下,差距显而易见。
  “我省文化艺术品拍卖市场发展不上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省
商务厅商务服务管理处处长杨安利说,从全国情况看,去年文化艺术
品拍卖成交额前三位的是北京、上海和浙江。与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相
比,拍卖行面对的市场太小,陕西收藏家的经济实力和购买力较弱,
都是影响我省文化艺术品拍卖和交易的不可忽视的原因。
  “由于受经营理念和鉴定水平的影响,拍卖企业拍品征集难,精
品数量少,文化艺术品拍卖不保真,消费者对真假有顾虑”。陕西书
画研究院院长盎然深有体会地说。
  西安一家拍卖行的拍卖师分析说:“大量精品级拍品,一露脸势
必受到藏家的追捧。但是仅靠几张老面孔支撑市场是远远不够的。在
不断推出精品级拍品的同时,还需大力推出新锐艺术家的作品,以满
足不同收藏者的需求,也可为我省未来发展积蓄力量、培养艺术人才。
只有艺术家作品拍卖的不断推陈出新,才可以吸引更多的买家,使拍
卖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目前,在我省百余家拍卖企业中,专门从事文化艺术品拍卖的只
有文德、秦宝斋、诚挚等几家,且平均每场拍卖会的成交额只有几百
万元。而北京市共有拍卖企业71家,其中专门从事文化艺术品拍卖的
就有57家,每场拍卖会平均成交额都在5000万元以上。我省有7家有
文物拍卖资质的企业,由于人才缺乏、政策限制等原因,文物拍卖业
务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
              前景广阔
    今年我省首届艺术品拍卖会总成交额1650万元,成交拍品200幅,
占参加拍品总数的67%,创历次拍卖会新高。这次拍卖会名人名画多,
规模大。长安画派创始人赵望云、石鲁、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等
大师级的作品,以及刘文西、王西京、赵振川、郭全忠等名人的作品,
深受收藏者青睐,价格一路走高。显示出我省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巨大
潜力。
  据悉,“2008·陕西春季文化艺术品拍卖会”成交总额4145.56
万元,比去年全省文化艺术品拍卖成交额2775万元,高出1370万元。
  随着艺术品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人们在艺术品收藏方面的投资
越来越多,特别是精品越来越受到买家的喜爱和追捧。陕西盛世拍卖
有限公司今年7月举办的长安画派精品展,虽然只展出了14件精品,
但参观咨询者络绎不绝。据拍卖企业反映,在目前的艺术品市场上,
精品不愁卖。
  在本届“春拍”盛世专场上,何海霞绘画《天山南北》以407万
元成交;秦宝斋专场上的于右任书法《赠大将军邹君墓表》以200万
元成交;文达专场上郭北平的油画《小提琴》以72万元成交。分别创
下我省绘画、书法、油画拍卖单品成交之最。
  本届“春拍会”,还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收藏家和艺术品爱好者,
前来参观和参加竞买。每场拍卖会都人头攒动、座无虚席。7个专场
拍卖会,参与者在5000人次左右,充分展示了我省文化历史深厚、历
史文化名人众多、文化艺术品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巨大的文化大省形
象,显示出我省拍卖市场广阔的前景。
              探索路上
    陕西作为文化大省,文化资源丰富,既拥有众多高水平、丰富、
完整的文物遗存,又不断产生书法、绘画、雕塑等文化精品。充分挖
掘展示这些资源优势,既是对祖国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弘扬和传播,
也是对陕西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拍卖会是一个有益尝
试。借助这个平台,不断做大做强我省的文化产业。
  “拍卖人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陕西诚挚拍卖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薛长荣说,我省的艺术品拍卖企业数量不少,但拍品不多,
成交额不大。这就需要更新观念,加强合作,打破地域局限,把外省
优秀作品引进来,吸引更多卖家,共同做大市场。同时,艺术家也需
要树立和增强市场意识,更多地参与到拍卖中来。
  业内人士指出,要繁荣我省文化艺术品拍卖市场,就要研究市场
和消费结构,拓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拍卖方式,培育龙头企业,不断推
出精品,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拍卖公司的规范操作流程,增
强买家的信任度,提高公司诚实信用的品牌效应。同时,充分发挥我
省科教优势,大力培育专业鉴定、拍卖、营销人才,推动从业人员整
体素质,促进市场做大做强。
  陕西要想融入全球中国艺术品的热销大潮中,拍卖行业发展任重
道远,还需加倍努力,不断培育壮大自己的“卖方市场”。如何把拍
卖市场作为陕西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人们深思。
                                      (本报记者  徐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