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市里哪些藏品最抗跌 专家看好避险藏品

中国当代艺术作品泡沫的破灭、邮币卡市场的持续走冷以及各场拍卖会的惨淡成交情况,使得众多藏家“心惊胆战”。熊市的征兆似乎已然出现,那么在可能到来的漫漫熊市之中,哪些种类的藏品将具有抗跌性质,值得藏家收藏投资呢?

容易入门泡沫较少

清代瓷器受到藏家追捧

赵德均(瓷器专家,资深藏家):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实际上对瓷器市场中“开门货”的价格并没有太大影响。一些品质高、成色好、来历清楚的瓷器还是“一器难求”,仍然受到藏家的追捧。但由于金融危机给许多企业带来了影响,有一些涉足收藏的企业家会在此时选择出手藏品换取资金,而其中清代的瓷器则是最受市场认可的。

清代瓷器之所以好出手,是因为其年代相比于唐、宋、元来说较晚,许多人都有机会见到各种粉彩、斗彩等瓷器的珍品真品,因此藏家较容易入门。“摸得着,看得见”的特质使得藏家碰到清代瓷器赝品的几率大大降低,同时清代瓷器多数色彩艳丽、制作精美,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

泡沫较少

本地中国书画行情看好

方临(四川美术家画廊总经理):其实,在房地产、股市、艺术品等各种投资手段中,最不容易变现的就是艺术品。因此,艺术品并不适宜短期炒作,而只适宜长线投资。当然,投资眼光独到的人投资书画市场也是获利颇丰。

不过前几年,一些当代艺术作品的价格被一些艺术机构做得很高,导致了市场上泡沫泛滥。如一个从川美刚刚毕业的学生,以往他们的作品两三千元就可以买到,但是近几年却被一些机构包买,价格炒到了几万甚至几十万。而任何有投资价值的艺术品都必须经过时间的考验,都应该拥有相应的艺术价值和美术史评价。

周春芽和张晓刚等人的油画作品都进入了国际市场,这几年来都炒到了千万元级的价格。相比于他们来说,四川省本地的名家中国书画作品大多都是在四川省内流动,这些作品都是一些老的画家逐渐积累而来的。就像赵蕴玉、岑学恭等本地画家的作品,艺术水平比较高,但并没有真正进入暴涨暴跌的大行情中。

周转迅速

银元走红钱币收藏市场

黄春明(资深钱币、青铜器藏家):前段时间,我去了趟在上海举办的首届钱币博览会,在和当地的藏友进行交流的同时也观察了一下目前市场行情。我发现钱币品种的普遍价格并没有大幅下滑,但是成交量的确下降了。在各个品种之中,民国时期的银元成交量依然比较大,在市场上周转的速度很快。

民国时期的银元和建国后发行的金银币相比,纯度比较低,但它的收藏价值体现在存世量稀少和历史文化价值之上。相比于一些“炒货”,它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在近几年的市场上,民国银元也是以每年30%~40%的价格上涨。 (成商)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