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者海外埋雷 众收藏家捡漏受骗落马
近年来,随着国内收藏市场的升温,许多早已流落海外的“宝贝”也重出江湖,进入了国人的视野。藏家们只需点击一下鼠标,就很容易在Ebay(电子港湾)等国际商贸网站上获得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古玩珍品信息。与此同时,也更容易被来自世界各地的骗子给盯上。
高仿瓷器让众藏家“落马”
2001年左右,藏家平安开始用网络这个方式从外国买家手中买古玩。
“那几年在国外买东西,价格便宜东西也不错,有的时候还真能够捡漏,因而我也得到了一些好东西。”平安说。他所在的浙江杭州收藏圈,也都早已经习惯了通过网络在海外“淘宝”。 P>但今年的9月,平安在Ebay上遭遇了一次“滑铁卢”。他在网上看上了一个价格不菲的民国瓷器并将其拍下。但是卖主收到款项后半个月后才开始发货,平安一看到实物就大呼不妙——这个自称是某一日本藏家的藏品竟然是个赝品。正当平安准备自认倒霉时,他的另一个朋友找到了他,告诉平安他也曾遭过那个卖主的骗,要平安小心那个卖主的东西。
自此之后,平安就多了个心眼,通过和一些同样受骗的藏家朋友进行沟通,他发现了一个更大的玄机。从去年底开始,Ebay上就出现了很多新注册的国外卖家,他们所卖的高仿民国瓷、明清官窑已经让很多藏家“落马”。而每当这几个卖家发布东西的时候,就有一些相同的国内ID轮流抬价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通过对这些抬价ID的持续关注,平安发现这些ID账号背后的主人竟然是国内的一些人,有些人甚至他还认识。平安和一些朋友通过各种方式查到了自己所怀疑的几个人的飞机票和物品出关记录,确认了正是这些人通过和国外一些人的勾结,吸引藏家购买他们从景德镇等地运出去的高仿瓷器。
“当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我觉得非常失望。以前认为老外的东西一般都是对的,现在也不敢相信了。”目前,平安正在联合国内的朋友死死盯住那几个经常兴风作浪的国内外ID,并通过向Ebay投诉的方式希望能够讨回一个公道。
“埋雷”战术遍布全球
“埋雷”是古玩界早已有的说法,最初指的是一些造假者摸准了藏家认为农村里好“捡漏”的心理,就将仿造的陶瓷品放在农民家中。当这些藏家来到农村收购古玩时,就由农民编造个故事卖出这些赝品。
而现在,“埋雷”的方式已经有了升级版,许多造假者将“埋雷”的地点放到了国外。在日本、美国、英国甚至伊朗等国都处处布满了这样的“雷”,等待着国内的藏家前去踩。这些披着“回流文物”外衣的古玩藏品对藏家来说本已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如果卖家再添油加醋地增加一些所谓的历史掌故,就足以使藏家放弃警惕,乖乖地“踩雷”。
由于近年来国内古玩市场行情逐年看涨,许多古玩都在国内市面上卖出了很好的价钱,在国内“捡漏”已经几乎没有可能。由此,许多藏家更倾向于到海外去低价购进从前外流的中国古玩。
“通过跨国网上交易而受骗的藏家大多都是来自北京、上海、杭州等发达的城市,而在我们成都本地,据我所知,送仙桥的收藏圈子里就少有跨国购买藏品的情况。”成都藏家张恒可说。而在他看来,这些受骗的人多数是因为迷信“洋标签”的光环。
“确实,我周围就有很多人对‘洋标签’非常感兴趣,在他们的眼中,只要是从外国回来的,赝品也可以成为真品。”北京藏家宣先生说。他周围就有一些眼力不行的朋友,一看到“洋标签”就失去了判断力,通过网络买回了不少“出口转内销”的高仿品。
据介绍,目前国内生产高仿瓷器最为密集的三个地区有景德镇、禹县神垕镇和福建龙泉地区。这些高仿瓷器的制作分工细化,各环节的专业化程度很高,不仔细辨别,内行人甚至都会上当受骗。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