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当代国画首次进入美国主流艺术圈
上海当代国画首次进入了美国主流艺术圈。“春华秋实———上海中国画院藏品展”近日在美国知名的纽约切尔西艺术博物馆推出,引起了美国主流艺术媒介和艺评家的关注。在国际上享有相当声誉、全美最具权威的艺术杂志《美国艺术》主编理查德·凡恩在参观了展览之后感慨地说,“感谢中国、感谢上海中国画院、感谢古老的中国绘画传统,让我们证明了在技术统治的社会中,仍然有着纯粹的美好与快乐。”
中国的当代国画作品以往也曾经在美国展览过,但是,其影响基本上都局限在华人圈内,极少有中国当代国画家及其作品进入美国的主流艺术圈,在美国重要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公开展出。
缘起
本次画展之所以能够进入美国主流艺术圈,也是事出偶然。两年前,“春华秋实———上海中国画院藏品展”在香港展出,引起极大轰动。来自美国的艺术策展人Terresa刘正巧参观了这一画展,深为这些出色的当代中国国画作品的艺术魅力所折服。她把画册带回美国,在美国纽约的艺术圈传阅,引起了诸多艺评家浓厚的兴趣。不少艺评家认为,画册中的中国画与平时在欧美博物馆看到的中国传统国画迥然不同,作品反映的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有相当强烈的当代中国的时代特性。因此,非常值得将这一画展介绍给西方的主流观众群体。
为慎重起见,保证画展客观、公正的学术品格,Terresa刘特别邀请纽约知名的的艺术策展人ELGA和她共同来主持这次画展。画展所有参展作品都是由Terresa刘和ELGA根据她们的理解独立挑选的。最后挑选出的72件作品既有丰子恺、林风眠、朱屺瞻、程十发等前辈大师的佳作,也有陈佩秋、施大畏、张桂铭等当代海派代表性人物的优秀之作。
为体现出画展的最佳效果,Terresa刘在展馆的挑选上也费尽心思。美国大都会博物馆经过严格审核,原本同意接受这一画展在馆内展览,但是,因为展厅数量有限,最后只有一个展厅可供展览。但是,这显然容纳不下本次展览的所有作品,所以,这一计划最后只能放弃。经过反复考量,展览最后选定在美国纽约以展览当现代艺术作品闻名的切尔西艺术博物馆举行,并包下了所有三个楼面的展厅。为此,Terresa刘投入了100万美元。而在之前,西方抽象艺术鼻祖康斯坦丁的作品回顾展刚刚在这里结束。
反响
在美国艺术圈曾经有一句戏言说:“一个展览只要在纽约打响,那就等于在全美乃至国际间获得了成功”。“春华秋实———上海中国画院藏品展”在纽约的境遇也应验了这句话。“春华秋实———上海中国画院藏品展”在纽约的展览获得了当代中国国画此前从未得到过的“荣耀”。开幕当天,不仅有不少纽约重量级艺术圈人士、收藏家前来捧场,而且纽约所有的艺术杂志的相关编辑、主编悉数到场,甚至连《纽约时报》、《纽约邮报》等主流报纸的艺术版的专栏作家也前来采访,发表专栏评论文章。
《美国艺术》主编理查德·凡恩表示,“‘春华秋实’展览上的艺术作品对西方观众而言,在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时也不失为一次挑战。凭借着水墨画的悠久传统,这些中国画作品显现出了一种与近来充斥于眼前的艺术品截然不同的现代感。当大多数源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锋运动的当代艺术继续追逐着它们激进的创新理念时,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们的作品却避免了社会断层以及艺术审美断层的产生。在传统题材、构图法则、绘画技巧的平稳演进中,这些作品得以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界的永恒与不朽、对社会的和谐以及对美本身的信仰。上海中国画院的画师们以极其精湛的技艺感悟生活、传递真知,深入而精确地描绘着这个世界根本性的问题,而不去谋求对它的颠覆。”纽约著名独立策展人ELGA女士也对记者说,过去见到的中国当代艺术,比较多表现激烈、暴力、颠覆的情绪色彩,或者仅仅只是表达了政治理念,而从这个展览的作品中,我们首次看到了由传统融入现代的中国艺术家作品,它们是诗意的、人性的、宁静的、浪漫的,当然也是具有当代性的。
令记者感兴趣的是,一些看似西方观众未必能理解的严肃的中国历史政治题材作品,美国观众不仅完全能够理解,而且格外欣赏。比如施大畏的巨幅国画《长征系列———生》,一些美国观众尽管不了解长征的背景,但是,仍然为作品画面的声势和画中人物那不屈的精神情状所震撼。来自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的怀恩教授看了《长征系列———生》后,特意询问了这幅作品的有关创作背景,表示这是一幅十分令人感动的具有史诗般英雄气概的好作品,长征体现了人类所共有的不向命运屈服的抗争精神。他说,作品的题材无关紧要,关键是如何艺术地表现出来,打动人的情感和心灵。
“春华秋实———上海中国画院藏品展”在纽约首展成功,引起了美国艺术圈的连锁反应。费城、波士顿等多个城市的博物馆表示愿意出资邀请“春华秋实———上海中国画院藏品展”去做巡回展览。连墨西哥有关博物馆的负责人也特意飞来纽约观看展览,并表示也要出资邀请“春华秋实———上海中国画院藏品展”去墨西哥展览。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