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收藏家:现在是华人收藏业最兴盛的时代!

正在上海举办的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上,来自海内外的重量级收藏家纷纷表示,盛世兴收藏。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人民富裕,政府推动亲民政策,社会提倡人文关怀,是几千年以来华人收藏业最兴盛的时代。

收藏家、北京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认为,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四次大的收藏热潮,分别是北宋晚期、明代晚期、清朝和民国时期,由文人阶层、权贵和政要带动起来的,现在则进入了第五次收藏高峰。这一次的收藏热规模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其特点是具有“广泛性”和“民间性”。 

上海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组委会负责人祝君波曾任朵云轩拍卖行总经理,涉足收藏行业数十年。他认为,“华人收藏业总体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红火势头”。古时只有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才有资格进行收藏,而现在收藏爱好者的主体十分广泛,超过历史上任何朝代。 

祝君波说,1993年,朵云轩筹办中国第一场拍卖会时,交易量仅一两千万元,而2007年全国统计有219亿元的拍卖成交,这个数字还不包括私人成交。  

拍卖业近几年来的兴起,更让中国维持了几千年的“私下转让”的收藏方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从而让华人收藏迈向了一个新的全球化时代。 

“世界各地曾多次掀起中国古董收藏热,最早是从欧美地区开始,20世纪90年代台湾收藏市场也开始波涛汹涌,而21世纪大陆地区投身收藏,无疑将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对艺术品市场形成相当大的影响力”。台湾清玩雅集发起人、台湾最大文物商店寒舍的总经理徐政夫说。 

徐政夫认为,相比之下,大陆的艺术收藏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资金充足,购买力非常惊人。 

不过,海内外收藏家们也纷纷呼吁,当下华人收藏,尤其是大陆收藏界存在过于急功近利的现象,影响了收藏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马未都指出,国人收藏的一个当务之急是从“投资收藏”转向“文化消费”,因为收藏的目的不是为了聚财,而是为了教育,提高我们的文明程度。 

祝君波呼吁收藏家尤其是新入门的收藏者,要对收藏的文化含量增加认识,对艺术品除了占有更要学会欣赏、了解、研究。  

上海2008华人收藏家大会9日落幕。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