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画市场开始冷冬?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齐白石精品

一件齐白石的作品仅估价14万元,有媒体据此认为中国书画市场开始“冷”了,甚至一些媒体依据拍卖行单纯数据上的跌落或者某个板块的冷淡,就断定中国书画市场进入了冬天。但广东的收藏界专家却认为,这种看法非常片面。

不确定因素左右拍品价格

日前,一位资深的市场人士被一位记者问及对齐白石作品受低估的看法,该市场人士反问:此件作品是何规格,是齐白石哪年的作品,题材是什么,精度如何?那位记者均一无所知。“其实,这些细节都是构成一件作品市场价格的基本元素,仅从价格上分析市场走向是不负责任的”,该市场人士表示,如果说去年拍卖行征集到大量齐白石的精品卖出好价钱,今年征集到的是齐白石的应酬之作,自然难卖出好价。而就凭借两次拍卖的数据差距断定齐白石的市场衰弱了,能行吗?事实是,齐白石的精品作品在所谓冷淡的2006年依然价格不菲。“不少媒体仅从拍卖会现场或根据成交结果或片面的数据,就像分析股市一般轻率判断中国书画市场‘下滑’、‘泡沫’甚至‘崩盘’,事实上,股票市场上的词汇是不能恰当表述艺术市场行情的。毕竟,艺术品不是一般商品。同样一个工厂批量出品的产品尚有区域差价等复杂的情况,何况每件艺术品都是一个单独的市场。”该市场人士指出,很多不确定因素左右了其价格,例如收藏家的身家会直接影响了藏品的价格,拍卖公司操作失当也会导致一些拍品低价成交。精品还是“皇帝的女儿”某大型拍卖行的人士告诉记者,征集拍品很难,要征集精品就更难。一些无法征集到精品的公司主管也据此断定市场衰退了。可是,导致征集精品难,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原因:关注、参与艺术品市场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数量有限的精品被大量有实力的藏家珍藏不愿轻易出手。这到底是热了,还是冷了呢?仔细看看去年在香港和内地各家口碑良好的拍卖行成交的名家精品价格,精品到底还是“皇帝的女儿”。精品价格下不了,能说市场冷了吗?据悉,去年,中国嘉德举行的“静观居藏近现代九家珍品”,汇集了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吴湖帆、徐悲鸿、傅抱石、黄宾虹和李可染等大师的精品,由台湾林百里提供的10件作品单独成册自立专场,拍场气氛火爆,10件作品居然持续竞价近一小时,成交率达100%,成交总额突破2980万元。李可染一件作品更以700余万元成交,被湖南新入市藏家购得。同年,广州嘉德举行的两场《岭南名家书画》拍卖成交率也超过八成,藏家活力未减,还有新的力量进入,竞买群中出现了许多新面孔。这些现象实际上也透露了一个信息:只要是好东西,市场反映总是强烈的。同时也告诉我们:市场冷热,关键看怎么做。一些由于拍卖行自身不正常或者不专业的操作所导致的失败与真正的书画拍卖行情无关。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季大拍中,256件拍品组成的中国书画专场以87%的成交率创造了1亿2千4百多万的成交额。这就是真正的中国近现代书画市场。

责任编辑:杨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