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凌晨四点半就沸腾起来
“北京有两个地方人头攒动,一个是天安门广场所有人都扬着头看升国旗,另一个是潘家园旧货市场所有人都低着头寻国宝。”有人如此戏说。姑且不论出入潘家园的人中真正的藏家有几个,只看着市场内摩肩接踵的人群,沸沸扬扬的热闹交易场景,你会发现,相同地点不同时刻,有多少来者在演绎精彩的故事。即使不买静观之,也觉兴趣盎然。更何况,有诸多意外惊喜在等着我们去发现!
这么大的“扫帚笔”带不回去,带张照片回去也不错。 终于做成了一笔生意,真开心。好东西不一定要拥有,欣赏欣赏吧。
地摊,凌晨四点半就沸腾起来
就算天上掉馅饼,也要起得早啊。凌晨4点,潘家园门口已是人影晃动,宛如“鬼影”。聚集于门外者,有用三轮车载着货的摊主,有希望“捡漏”的老顾客,还有批发商与“倒腾”者。4点半大门一开,人群迅速涌入,摆摊的摆摊,淘货的淘货,市场一下子就沸腾起来。
天不亮打着手电筒来的大都是做古玩生意的,他们睁大眼睛搜寻着各自的目标,觅到合意的猎物便认真地用手电筒前后左右、细细探个究竟。不到两小时,就有好些批发商的大包、小包都塞满了,甚至有的人都扛起几大麻袋了。
第一批客人走后,也就是八九点钟的样子,散客及外国游客继续涌进来,这时地摊就更热闹了。摊主们尽管乐在心头,可特别沉得住气。古玩杂项类的摊主,凭着日积月累的经验,一眼就分辨出真正的买主与随便的看客。因此,即便再应接不暇,他们也能分出轻重缓急。
不买没关系,看客带不来交易却带得来人气。买到中意的东西是一乐,看别人品评交易也是一乐。
旧书摊,巷道装满了书香人影
西侧的旧书摊,从北端延长至南门云集了300来个书摊,循着旧书陈香而来的人将整条巷道塞得满满的。摊主们大声地嚷着:两元一本,甩了!
卖书的摊主也收书,一甩一收之间赚取差价,心里还指望着哪天哪本册子一下子就成了珍藏版。最受买者欢迎的要算“文革”时期的读物,除了红本语录之外,海报、相关文档、宣传资料也很抢手。不是收藏家没关系,带几本回去没人时翻翻也是一种回忆。另外,实用书也是买卖热点,如大学生教学参考书、市场营销、管理、摄影、文史、艺术、绘画等方面的书,很吸引年轻人的眼光。
旧书摊边走一走,不看书就看人也行。老外翻开每一页旧书流露出的神情是那么专注,也许他们看不懂书的内容,看不懂古籍中特定的民族元素,就像我们无法解读他们的表情符号一样。
工艺品区,随便转悠搜奇找乐
不为收藏目的随便转悠,其实是最快乐的事情,不给逛街定目标才会真的有收获。
在工艺品大棚区内,除古玩杂项区外,还有新疆的玉器、江西的瓷器、江苏的紫砂、西藏的佛教用品、云南和贵州的民族服装服饰,货品不见得有多精致,但样样都很新奇。玉石、翡翠、珍珠、玛瑙挨个儿看过去怕是没那么多时间,直奔自己喜欢的挑上几样吧。
30多个摊位、100多商户的民族服饰,每样都试肯定不行,就欣赏欣赏吧,每位摊主都把特色穿在身上戴在头上呢。实在是有兴趣,就“专攻”彝族、布依族、苗族、侗族、土家族的婚礼服,纯手工绣成的装饰品也很不错。
一路转悠,稍加留心,比比皆是的乐事尽收眼底。只见两外国游客抱着一扫帚状的东西合影,先还纳闷,再一看,原来那是一枝扫帚大的毛笔。
开业的现代收藏大楼显得比较冷清,然而冷清之处却藏着精品。
二层现代收藏大厅内有几家特别的收藏品商铺,如连环画、毛主席像章,文革时期的画册等。连环画藏馆的主人马建国先生在北京连环画圈中颇具影响力,30平方米的店内收藏的都是连环画,据称,连环画数量达两万册,算得上国内连环画的藏家大户了。
这里的剪纸店有收藏主题
从西门进入,在市场东边的古建经营区内,有两家剪纸商铺。
第一家剪纸店有自己的剪纸厂,剪纸作品十分丰富,其收藏的文革时期的宣传剪纸画比较珍贵。据介绍,装饰类的剪纸题材作品几元、十几元、几十元就能买到,但买者不多,也许是注意力都被古玩吸引了的缘故。另一家剪纸店相隔不远,虽然规模不如头一家,但它有自己的收藏主题。
市场溯源
“鬼市”转正退街进场
据市场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吴顺林介绍,潘家园已有十四五年的历史,其发展大体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性时期。
市场雏形是1991年下半年商贩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俗称“鬼市”,当初在西南角还只是个杂货市场,后来旧货、收藏品成了主流,摊位也由几十个发展到上千个。1995年实现了“退街进场”,搭建了帆布大棚改建成坐商与地摊兼顾的旧货市场,但当时还是刮风一身土,下雨两脚泥。1998年改造了设施,2000年扩大了经营,有的商户搬进了古建经营区。2004年10月,大厦古典家具与现代收藏厅投入运营。
吴顺林说,今后市场的重点将放在完善服务配套项目上,在古旧家具、书刊、收藏品三方面力求更精更全,以及多举办展览、拍卖会、鉴赏讲座、文化交流等相关活动。
收东西越来越难
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到民间的收集工作变得越来越难,这两年好东西也越来越少了。加上现在收藏者越来越成熟了,不再像以前什么都买,不少人都有自己的目标。现在我们的货是有利润就卖。
古玩杂项是大头
潘家园的两大特点是假日市场和地摊式交易。古玩、杂项的成交量占市场成交量的60%.这里民俗、民间、民族的东西比较多,所以老外特别喜欢。每天看到商户与顾客忙忙碌碌,觉得挺有意思的。
关键要有好眼力
这里的东西太丰富了,想到的、没想到的这里都有。只是不懂行,也不敢多买。要是市场里设有相应鉴宝讲座、相关知识介绍就好了。以后没事时我还会多来这里转转,练一练自己的眼力。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