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画家的另一种艺术表现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传统意义上讲,画都是作在宣纸上面,当在纸上的表现手法达到一种很高的境界,画还可以通过怎样的艺术形态得以展现?答案是瓷器,这种光滑、立体,更为生动的表现载体遇上了画家纯熟、高超的技艺,艺术瓷——这一新的艺术表现形式便应运而生。

近年来,艺术瓷器市场的表现一直趋于良好,从各大古玩城到高端的拍卖市场,艺术瓷正以其独特的品质成为收藏界的宠儿,在拥有众多收藏者、投资者的瓷器市场上迅速占据了一席之地。艺术瓷到底有些什么特点?与纸上作画有哪些区别,难度又在哪里,带着各种疑问,记者日前采访了钻研艺术瓷多年的四川画家郭汝愚。

有别于景德镇的画匠技艺

一提到瓷器,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景德镇,但艺术瓷与传统意义上景德镇出产的瓷器有着天壤之别。所谓艺术瓷,是指融入了画家创作思想与美学观念,强调个性化理念的瓷器作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郭汝愚介绍,以往景德镇瓷器的生产者称为画匠,批量生产,机械劳动,所产出的数量大,瓷器的相识性很高,缺乏艺术性,这只是停留在工艺品的层次。之前郭汝愚去景德镇参观,在看过很多的瓷器后,他发现除了仿古、仿官窑的瓷器艺术性高之外,由于受环境、画匠自身因素的限制,其它的瓷器都太缺乏艺术性。

瓷上作画工序复杂难度大

受到启发以及郭汝愚自身画作风格细腻、生动的影响,郭汝愚开始尝试了在瓷上作画,距离他的第一件艺术瓷作品写意花鸟已经有7年的时间。与纸上作画有着巨大区别,第一,纸是平的,而瓷器是立体的,各个侧面所表现的都不同,这也要求画家在构图上要更加严谨。第二,对画作技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瓷器上作画,并不顺畅,画起来常常要耗费很多的时间。

以在瓷上写字为例,由于采用的原料不同,沾得多了就会使字混成一块,看不出来;沾少了,由于瓷器表面很粘笔,画不顺畅,字体也没办法在瓷器上展现,往往写上指甲壳大小的一个字就要沾上4、5次的原料,而如果是在纸上写字,沾一次墨就可以写上6、7个字,中间耗费的功力可见。此外,瓷器上原料凝固的速度远比在纸上要慢得多,写久了稍不留神手一抖,把写好的字弄花了,也就前功尽弃。此外,瓷上作画还要承担着烧制失败的风险,在瓷上作画,首先要勾线,烧制一次,然后着色再烧,每着色一次就要烧制一次,烧制还要运到景德镇去,中间反复过程复杂,如果遇上烧制中技术出错,比如把瓷器给烧裂了,几个月耗费也就百忙一场。“在这七年时间里,我创作的作品在40-50件,从构图到作画,题字难度相当大。”郭汝愚说道。

专家解读艺术瓷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艺术瓷大概分为了三类:一,手绘作品,此类作品都是画家一笔一画绘制而成,耗时多,难度大,也是最能体现画家风格的精品,大多数的手绘作品都是形态、造型各不相同的孤品,收藏价值极高;二,复制品,此类作品以画家的作品为原型,结合现代工艺,制版后批量生产,此类产品多以工艺礼品居多;三,这类是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的,线条采用复制的形式,而着色则是画家手绘,一般的人往往容易把此类作品与手绘作品混淆,无法区分。

以郭汝愚的艺术瓷作品为例,从花瓶到各类摆件绝对没有重复的,即使是人物也是形态各异。手绘作品相对于复制品,更为生动,艺术表现力更强,色彩变化大,更厚重,手绘作品摸上去,表面有凹凸感,而复制品表面较光滑。

瓷器鉴定专家赵德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瓷器上作画比在纸上作画难度至少增加了十倍,在瓷器上作画本就不易,还要做到在立体表面上构图稀而不空,凌而不乱,这不仅考验的是画家最基础的绘画功底,还是其文化品位的有力体现。另一方面,放眼整个瓷器收藏领域,艺术瓷的数量占比很小,这也更凸显了艺术瓷的收藏价值。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