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暴富,中国当代艺术品面临变局
海外春寒
其实,早在今年2月的伦敦和纽约春拍夜场上,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成交情况就不再是一路高歌猛进,以往总是疯涨的价格开始变得犹疑不定。
伦敦佳士得2月6日举行的“战后及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会上,6件上拍的中国当代艺术品最终有5件成交。岳敏君的作品《无题》成交价为55.81万英镑;而刘野的作品《无题》和严培明的作品《最深情的男人》成交价均为33.41万英镑。除了岳敏君的作品最终高出估价15万英镑之外,其他作品的成交价基本上都在合理的估值范围之内。
令人没想到的是,在随后举行的伦敦苏富比“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会上,法国大藏家迈克·博耐特开始抛出其收藏的3件张晓刚和1件岳敏君作品,而在这次拍卖会上,即便是炙手可热的张晓刚,其作品的成交价也都停留在了预先的估价范围之内,苏富比公司在拍卖环节中精心设计的4件压轴出场的中国当代艺术品,竟有3件宣告流拍。
到了3月17日的纽约苏富比春拍,中国当代艺术红人的作品再次集体遇挫——张晓刚两幅作品流拍,陈逸飞、王广义、徐冰和蔡国强等热点人物作品的表现也差强人意。当天的亚洲当代艺术专场的总成交额仅为去年秋拍的一半,约合人民币1.7亿元。
中国暖意
在海外拍卖会上接连遭遇倒春寒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品却又在香港感受到了一派暖意。4月9日,在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总成交额远高于拍卖前的预估总价,达到4.3亿港元。
半个月后,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上,415件中国当代艺术家的热门作品有373件成交,成交总额也远高于之前的预估总价,达到了5.3亿港元。其中,多位画家的作品均刷新纪录,最轰动的当属曾梵志1996年的作品《面具系列1996NO.6》,7536万港元的成交价为亚洲当代艺术品竖立起了新的标杆。
紧接着香港春拍带来的暖意,在随后的北京春拍上,刘小东的《温床NO1(五联)》拍出了内地油画的新纪录:5712万元!而许多非一线的“新秀”艺术家也开始崭露头角,尹朝阳2006年的作品《神话》以616万元成交,几乎达到了估价的3倍。
然而,就在这炽热的气氛中,却依然有丝丝寒流掠过。最让许多热捧中国当代艺术的藏家不安的是,大名鼎鼎的中国嘉德竟然取消了今年的当代艺术春拍专场。针对频频出现的流拍现象,其广州分公司的负责人郭维洪更是直截了当地表示:如果不是“自己人”假买,当代艺术拍卖的流拍会更加严重!
正话反话
当然,对于类似郭维洪的直言声音,也有拍卖界的人士表现出审慎乐观的姿态。“在香港春拍中曾梵志作品拍出天价的情况下,说市场已到拐点,未免过于悲观了,也解释不通。”保利拍卖行的资深人士李军就提出过这样的不同看法。
但是,对于李军的说法,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圈内人却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一个有点冷酷的分析——中国当代艺术品一路暴涨之后在今年海外春拍上遇冷,如果回到香港和北京,再出现价格暴跌或者大量流拍,整个市场恐怕就会一蹶不振了,所以有人出来护盘,打了场“香港保卫战”和“北京保卫战”,但护盘成功并不代表泡沫就可以继续膨胀下去,这两年中国的当代艺术是纯粹的投机行为,跟艺术本身无关。国际大收藏家其实并未真正认可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经济形势不佳、前景不明的大环境中,被炒高到离谱的当代艺术品价格是时候降下来了。
还有艺术品资深拍卖人士认为,迈克·博耐特和霍华德·法伯等国际大藏家在今年的抛售举动,显示他们已经觉得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在短期暴涨后已经达到了太高的价位,而且“天价做局”等炒作行为的普遍存在,导致这两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虚假繁荣,现在,泡沫已经胀大到了危险的时刻。
暴富之后
其实,只要细心观察,便会发现哪一种说法更具说服力。因为,即使是护盘,也不可能无原则地蛮干——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说,如今再介入一线艺术家的作品拍卖,风险太大,还不如转向收藏有潜力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这种心态,已经在今年的各大拍场上显现出来,许多成交价超出估价的作品往往都出自“新秀”之手,价格也多在百万元级别。
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最大藏家、拥有2000幅中国当代艺术品的瑞士人希克虽然不相信当代艺术市场的泡沫会在短期内破灭,他认为亚洲经济的强劲状态会给艺术市场有力的支撑,但新的问题是,“买家多过艺术家,如何得到有潜力的好东西才是最重要的”。希克希望亚洲艺术市场的暴涨能够停止,也希望中国艺术家在创作中投入更多耐力与耐心,不要眼中只看到市场上虚高的价格。
说到市场的虚火,当代艺术家刘野总会被人拿出来做例子:在2005年11月的保利上海秋拍上,市场认知度并不高的刘野的一幅《温柔地杀我》估价仅为12万至15万元,但最终却以121万元高价拍出。一年后,海内外拍场上,以超过100万元价格成交的刘野作品已多达20幅,其中超过500万元的有8幅,到了2007年9月,在纽约苏富比秋拍上,刘野的《美人鱼》竟以1080万元成交,不到两年时间,他已跻身千万元级画家!
“一夜暴富”的神话或许可以被复制,但就一个神话本身而言,在起伏之后终究要进入尾声。对于近一段时期以来火爆异常的中国当代艺术品,今年的气候显然有些难以捉摸,乍暖还寒之下,种种的变数对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