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客人临行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熙熙攘攘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内,外国宾客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爱不释手。本报记者 喻非卿 摄

潘家园忙淘宝

近日,记者来到了全国品类最全的收藏品市场、最大的民间工艺品集散地——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尽管不是周末,但这里依然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中外游客络绎不绝,一个个“淘宝”淘得不亦乐乎。

在一家商铺门口,记者偶然遇到了英国著名摇滚乐队“齐柏林飞艇”的主音吉他手吉米·佩奇。8月24日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伦敦8分钟里,佩奇潇洒地弹拨着自己的吉他,给人以深刻印象。这位64岁的英国老牌摇滚乐手穿着一件简单随意的衬衫,笑容可掬地东张西望,与他在舞台上洒脱不羁的形象迥然不同。

看到记者,他主动上前打招呼,并问记者知不知道在哪里可以买到毛泽东的画像和雕塑。在大家的引领下,吉米·佩奇如愿找到了一家经营毛主席像的店铺,随即便一头扎了进去,四处观赏打量,抚摸问价。他嘱咐店主和随行人员,画像或雕塑务必要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左右出品的,年代越早越好。他说,自己那个年代的人都对毛泽东比较熟悉,对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很感兴趣,这次有机会来中国,他一定要买一些原汁原味的、承载了那个年代的东西带回伦敦去。

整个参观购物过程中,吉米·佩奇一直情绪高昂,还挥动双臂,做出跑步的姿势,开玩笑地说自己是个来参加奥运会的“runner”(跑步运动员)。

潘家园是很多外国人来北京的“必去卖场”。据记者观察,一般来讲,东南亚游客购买仿古家具的比较多,而欧美游客则主要青睐于中国传统的玉器、陶瓷、木雕、皮影或苗族服装、藏银藏饰等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东西。另外,与奥运有关的藏品近来形势看涨,北京申奥成功的报纸号外、历届奥运会的吉祥物和徽章,还有一些中国早期举办运动会的徽章,以及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的画卷、竹简、缶等中国元素,成了外国人到此重点寻找的对象。

过足了购物瘾

记者从北京秀水街市场公司获悉,奥运期间,秀水街服装定制、丝绸销售额增长了两倍以上,珠宝、工艺品、茶叶、瓷器等销售额增加了一倍以上。如此之大的销售额是谁成全的呢?截止到8月24日,秀水街在奥运期间每周的顾客接待量多达百万人,外国顾客就占了80多万。由此便知,外国朋友对中国特色商品确实钟爱有加。

罗格夫人先后5次莅临秀水街,不但定制了服装、购买了珠宝,还忍不住为孙子、孙女定做了面塑雕像。老布什则过足了采购中国丝制长袍的瘾。其他如芬兰女总统、拉脱维亚总统夫人、伊朗副总统、丹麦王储等贵宾无不表现出对丝绸的极大兴趣,满载而归。似乎夫人们商量好了似的,她们一边定制服装、购买丝绸,一边对中国的珠宝和工艺品爱不释手。丹麦王妃以及罗马尼亚、拉脱维亚的总统夫人们都购买了不少珍珠饰品,而保加利亚总统则只购买了工艺品,想必这位“挑剔”的总统对其挑选的工艺品十分满意。

不仅秀水市场热闹非凡,北京的老字号店铺和街头小店里到处可以看到老外的身影。

当记者走进瑞蚨祥王府井店里的时候,来自巴西的Flavia正悠闲地挑选绸布。在奥运会期间,她逛了北京的很多地方,而提起在秀水街疯狂购物的经历时,她做了一个夸张的表情,随即指着手上的小包兴奋地告诉记者:她最喜欢北京卖的包。尽管手上提着一大包东西,Flavia仍然空出另一只手翻看绸布,她说她还要为家人买些丝绸制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一对瑞典夫妇在秀水街老北京面塑展位,高兴地拿到了按自己形象

尽情品尝北京风味

奥运期间,富有传统特色的北京风味食品也着实火了起来,吸引着众多外国宾客。全聚德的烤鸭、老北京炸酱面、大碗茶、艾窝窝、豌豆黄、驴打滚等各种北京“名吃”强烈地“挑逗”着他们的味蕾,让他们乐不思蜀。

陈设清新、古朴、典雅的前门老舍茶馆,处处透着浓浓的北京味儿。老舍茶馆一直都是外国宾客体验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在这里,他们可以品茶、听相声,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但是店里的小张却说:“与其说他们是来品茶,倒不如说他们是来‘听’茶。”原来,这些外国友人大多不是很懂茶,只是来体验一种文化——京味儿文化。小张向记者介绍,这里经常会碰到这样的外国客人:他们一开始点了一杯绿茶或白茶,喝几口,透过透明的玻璃杯看看杯中起伏的茶叶,然后又被旁边点了大碗茶的客人喝茶时发出的悦耳声音所吸引,于是又点上一碗大碗茶,像模像样地“听”着茶碗盖和茶碗碰撞发出的悦耳声音。

“客官,里面请!”中午饭点时间,记者走进了位于天坛附近的一家“老北京炸酱面”。走进这京味儿十足的饭店,却发现这里到处都是金发碧眼的外国宾客。据店里的“小二”介绍,奥运期间,这里几乎每天都要接待一两百名外国游客,很多人还来了不止一次。记者旁边的一群年轻的小伙子来自意大利,非常喜欢这老北京的炸酱面。记者看到,一位身材略胖的小伙子正在“笨拙”却执着地用筷子吃着光滑的炸酱面。

称得上“家”的人,都是对某一领域颇有研究的人,记者在前门大街“搜索”时就碰上了这么一群“吃家”。他们是来自俄罗斯的一支旅行团,谈及他们喜爱的北京美食,整个团队沸腾了,全聚德烤鸭、北京炸酱面、涮火锅自不必说,居然还有一位女孩子说出了“茶汤李”“爆肚冯”等一些中国人都不知道的北京传统小吃,让记者颇为惊讶。通过导游,记者了解到,这个被大家叫“伊娃”的女孩子对中国非常喜爱甚至是迷恋,当然也包含吃。伊娃说,北京小吃不仅好吃,还很丰富,很有创意,她非常喜欢。但很遗憾,由于跟旅行团的原因,有很多东西没有吃到,她这次也只能含恨而归了,不过她打算在不久的将来再次回到北京,吃个够!

自己吃好了,自然也不能忘记家里的亲戚和朋友。前门大栅栏的食品店也就成了外国宾客聚集地。包装精美便于携带的果脯、豌豆黄、北京烤鸭成了外国宾客的主要选择。另外,还有一样中国特有的传统食品得到了国外宾客的青睐:月饼。距八月十五虽然还有些时日,但是精明的商家怎么肯放掉奥运会这个大商机呢?而对于国际友人来说,月饼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且月饼本身又蕴含了美满团圆之意,自然成了他们争相抢购的对象。据稻香村的小金介绍,奥运期间前来买月饼的外国顾客很多,相对于礼盒装,他们更青睐散装的小月饼,方便携带。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