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田堂村瓦器面临断代 市场日渐萎缩(图)

8月22日,在汝州市骑岭乡田堂村的一孔土窑洞里,民间艺人申庆科和薛红旗师徒二人正在制作瓦器,一人和泥,一人拉坯,动作娴熟而认真。他们已是该村瓦器制作的最后守望者。

田堂村瓦器制作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秦汉时期,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这套传统的手工技艺不断得到完善,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瓦器由天然红黏土制成,制作过程不添加辅助剂,具有环保、无污染、保鲜效果好等优点。新中国成立初期,该村共有瓦器制作坊60多家,主要生产瓦盆、瓦缸、瓦罐、瓦笼、灯台等20多种生活日用品。曾几何时,在我省农村,几乎家家都有几件瓦器,一度很受老百姓喜爱。

可是,随着科技发展和历史进步,瓦器制品由于易碎等自身弱点逐渐被物美价廉的塑料制品等新型材料所取代,市场日渐萎缩,田堂村的瓦器作坊也由繁荣时的30多家锐减到现在的两家,全村从事瓦器制作的人也只剩下申庆科和薛红旗两人,仅靠制作棕糕笼、豆沫缸、花盆及少数仿古工艺品维持生计。会制作此项技艺的传承人不仅只剩下他们两个,还面临断代,田堂村瓦器面临销声匿迹。

不过,今年61岁的申庆科老汉仍然对瓦器的前景充满期望。他告诉记者,制作瓦器的主要器具有窑炉、手摇轮、修坯刀、磨具等,都是纯手工制作。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对仿古艺术品的喜爱,瓦器又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瓦盆、瓦缸、瓦罐等日用品虽然现在已无人使用,但棕糕笼、豆沫缸等器具,由于其能保持食物的鲜美,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瓦器如果能再更新换代,生产出人们喜欢的、古朴典雅、造型美观、古朴、环保的仿古工艺品,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关心、保护瓦器这项传统的民间艺术,瓦器就一定会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① 瓦器艺人申庆科和起泥来得心应手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