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水太深“新玉”大放异彩 收藏市场掀高潮(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几年前,现代新玉被一些没有预见性的玉器古玩藏家视为“小儿科”而不屑一顾。最近,现代新玉器突然“大放光彩”,价格适中、升值潜力较大的精品新玉成为藏家新宠。

新玉成潜力股

玉石收藏爱好者张菁菁对上好的玉器情有独钟。她随身佩戴的一块玉葫芦,两年前买下时才8000多元,现在市价已经快升到2万元了。

从新玉交易价格来看,一些料白、题材寓意好的玉牌、玉佩等做工地道的新玉器,尤其出自名家玉雕师的作品,成为收藏投资的“潜力股”。此类玉器价格涨幅几乎达到了100%。

据媒体报道,由于市场对和田玉的需求量逐渐加大,导致原料价格逐年翻番。20年前几百元钱就能买到的一公斤上好白玉籽料,如今开口就在百万元之上。

“新玉之所以掀起热潮,与资源的日渐稀少有关。”佛山玉器鉴别专业人士李进告诉记者,由于时下商周汉魏的高古玉、明清的白玉等“一玉难求”,且价格超高,不少收藏爱好者望“玉”兴叹,以价廉、升值潜力大等为特点的现代新玉成为收藏爱好者的新宠。

古玉“水”太深

“新玉价格猛涨,可以说是古玉造假泛溢,水分太多造成的。”李进表示,新玉收藏离不开“公正估值”,一味追高新玉的市场价格,会积聚大量的收藏风险,如果估值人为因素过高,即使是和田玉,一旦将未来升值空间沽空,就失去了长期投资的价值。

上海著名古玩杂项鉴定家齐国军建议,玉器投资者要精通辨别真伪玉料的能力,理性对待各种带有吹嘘、作假的宣传。古玉和新玉本属一脉相承,玉不分新古,只要是精品均具有升值潜力。

专家表示,新玉投资应以喜好为首,量财力而购。对那些已达到登峰造极的新玉精品,可作为当代玉雕工艺高水平收藏。对于一般新玉作品,可考量是否具有收藏价值,择优而收。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