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报:白玉狂热席卷中国西部边城

英国《每日电讯报》8月8日文章,原题:在中国大西部兴起白玉热 在和田,玉龙喀什河携带着昆仑山的玉石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从2003年至今,玉石价格已上涨了10倍,使人们对这种学名为软玉的宝石趋之若鹜。 这个城市里,小孩拿着玉石敲打着汽车车窗。城外的马路两边,已如雨后春笋般冒出许多临时集市,数千商人在其中讨价还价。许多人都是用他们的汽车后备箱进行交易的。

“我过去是手机经销商,3年前转行卖玉石,”26岁的竺恩说,1/4的和田人都这么做了。“手机的利润大约固定在1.5到2英镑之间,而玉石则没有固定价格。我可以将最好的玉石以几乎没有限制的价格卖出去,”他笑着说。周围一大群每个都拿着五六块白玉的人纷纷点头称是。曾做过厨师的亚斯姆说:“烹饪是个苦力活。这里白天时间长,但没多少活干。许多人已经像我一样转行了,尤其是鞋匠之类的底层职业者。我每天能卖出10到20块玉石。”

远在和田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一个著名目的地前,这片沙漠绿洲就已是更为古老的通往中亚的玉石之路的一部分了。这座城市尤以乳白色和发出淡淡油脂光泽的“羊脂玉”而闻名于世。过去,这种玉通常是献给朝廷的贡品。而今天羊脂玉的目的地则是中国中产阶级的装修精致的家中,其中最好玉石的价格已是6年前的1万倍。同普洱茶的泡沫相似,由于一大批迅速涌现的百万富翁对投资的曲解,一个关于玉石的泡沫已浮出水面。

中国沿海城市对玉石的狂热,促使和田当地政府对成千上万挖掘玉石的人实施限制措施。然而在该市南部的河流管理站附近,寻玉者仍使用大型挖掘机对沙砾堆成的小山丘进行筛滤,扬起一阵阵巨大的令人窒息的沙尘。一对父子在粉尘中仔细查找着,将每块找到的玉石安全地含在嘴里。这是项艰苦和常充满危险的工作:去年有3名小学生在寻找玉石时被洪水淹死。

和田工艺雕刻厂的一位人士认为,随着挖玉者使用重型机械往平原里进一步深挖,这股玉石热潮正耗尽“下一代的玉石”,他说:“这无法维持下去,许多人正握着最好的玉石不卖,因为他们相信价格只会进一步上扬。”▲(作者马尔科姆·摩尔,丁雨晴译)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