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书法作品在艺术品拍卖市场日趋红火
2009-09-15 17:45:34 来源:中国文物网 已浏览次
从2006年下半年起,书法作品似乎在国内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越来越红火。
从现今的中国书画收藏来看,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书于纸绢上的名家书法作品,与绘画作品一样几乎都收藏在中外博物馆等大型收藏机构中(敦煌写经是一个例外,其有历史研究价值,但不能代表这个时间段书法的真正艺术价值,就像出土的远古甲骨文字、竹简书等记录实用文献遗存,虽考古价值特高,但与目前的书法市场关系不大),可能及至目前,国内上拍的这一时段中最早的书法作品,只有隋人书《出师颂》了。虽然《出师颂》在断代上是晋、是隋还有疑问,作者是索靖书、还是隋贤书无法确定,但因是出处好、流传有序的唐代以前作品,仍以2200万元于2003年被故宫博物院在中国嘉德拍卖公司用“优先购买权”购得,所以只要出现像这样多年也难遇的上古书法作品上拍,其成交价格皆会是天价。这一时段虽然出现了众多开宗立派的书法大师,如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张旭、怀素、颜真卿、柳公权等,但终因年代之久远,能遗存至今的作品太少,民间几不可见,因此这一时段书法作品形成不了市场。
从书法市场的角度来看,真正名副其实的书法高端市场,应是中古的宋、元名家书法作品市场。宋、元也如晋、唐一样,书法大家辈出,其时能书且有造诣、擅名一时者不胜枚举,遗存的书法作品有一定量,所以宋、元名家书法作品时有上拍,相比前朝要多一些。中国书法的最高成交价位皆出自这一时段流传有序的书法大家的作品。
近古的明、清名家书法作品是当下书法市场的主力军,是作品有较多存世量可供交易的中端市场。不但上拍和市场的流通量比较大,价位也常有不俗的表现。
近现代的二十世纪是一个拥有众多高水平书法大家的振兴时代。清末、民国初年的一些碑学大家和民国后期、文革前后的一批帖学大家同台竞技,在承继了清代碑学兴盛的基础上,极好地融碑入帖,完成了中国书法的又一次振兴。康有为、吴昌硕、黄宾虹、于右任、沈尹默、白蕉、林散之等书法大家,以深厚的学养,创立了不逊于古人的书法风格。应该说二十世纪是书法大家、名家如云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名家书法作品,与我们距离最近,欣赏与感知其艺术魅力最为容易,具有较高的收藏投资价值,本应与近现代绘画一样是最贴近当下的,但现实表现却不如人意,其受市场面冷热影响最大。
相比于近现代书法,当代书法市场就只能算一个纷乱的市场,要想进入则压力更大。当代书法之纷乱,是一些等不及留身后名的书家和经纪人合伙炒作出来的纷乱,像有些名不见经传、字不见学养的“书法”作品,也能卖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一件,价位远把明、清和近现代书法大家甩在后面,实在令人费解。其实当代书法已进入一个无大师时代,因时代的不同,人们生存环境的变迁,让现今这个社会现状中已不可能再产生书法大师,书家们心理的浮躁、学养的缺失,使代表着中华文化传统的书法在一些人手中产生了“基因”变异,所书有书卷气者很少,更有甚者未学会走就想学跑,还美其名曰:“创新”,令人匪夷所思。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